(06)2130669#33 (06)-2130668 service@tn.edu.tw
帳號 密碼
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.
:::

成語

搜尋:
2559. ㄉㄚ ˋ ㄓㄤ    ㄑㄧ ˊ ㄍㄨ ˇ
大規模的擺開旗鼓、陣勢。比喻規模、聲勢浩大。孽海花˙第三十回:再嫁呢?還是住家?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?這倒是個大問題。
2560. ˇ ㄨㄣ ˊ ㄏㄨㄟ ˋ ㄧㄡ ˇ
透過詩文來結交朋友。論語˙顏淵:君子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明˙朱權˙荊釵記˙第二齣:君子講學,以文會友,有何不可?
2561. ㄍㄨㄤ    ㄇㄤ ˊ ㄨㄢ ˋ ㄓㄤ ˋ
光輝燦爛,照耀遠方。比喻氣勢雄厚。如:太陽昇起,光芒萬丈。亦作光焰萬丈。
2562. ㄍㄨㄚ ˋ    ㄌㄡ ˋ ㄨㄢ ˋ
形容顧及者少,遺漏者多。宋˙文天祥˙與游提刑汶:相望二千里外,明月此心,墾墾側釐,掛一漏萬。亦作挂一漏百、挂一漏萬。
2563. ㄈㄚ    ㄇㄠ ˊ ㄒㄧ ˇ ㄙㄨㄟ ˇ
比喻滌除垢穢,脫胎換骨。清˙黃景仁˙浴湯泉詩:我來正值春雨後,桃花淺漲方縈紆;伐毛洗髓欠福命,塵土腸胃聊湔除。
2564. ㄅㄞ ˊ ㄇㄧㄢ ˋ ㄕㄨ    ㄕㄥ   
年輕俊秀,而缺乏經驗的讀書人。宋書˙卷七十七˙沈慶之傳: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濟。三國演義˙第三十五回:若孫乾、糜竺輩,乃白面書生,非經綸濟世之才。亦作白面書郎。
2565. ㄆㄧ ˊ ㄎㄞ    ㄖㄡ ˋ ㄓㄢ ˋ
形容皮肉裂開的樣子。元˙無名氏˙延安府˙第三折:篤速速打考的身軀顫,打的他皮開肉綻跪在階前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三回:兩邊如狼如虎的公人,把舵工拖翻,二十毛板,打的皮開肉綻。亦作皮開肉破、皮開肉裂、肉綻皮開。
2566. ㄓㄥ ˋ ㄧㄢ ˊ ㄌㄧ ˋ ㄙㄜ ˋ
態度鄭重,神情嚴厲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四十二回:然而到了裡面,我卻不做甚麼正顏厲色的君子去討人厭。
2567. ㄈㄢ ˊ ㄈㄨ    ㄙㄨ ˊ ˇ
佛教指未入佛門的人,泛指普通人。明˙葉憲祖˙鸞鎞記˙第七齣:我本玉府仙姝,豈偶凡夫俗子,不如出家入道,到得討個清幽也。封神演義˙第四十三回: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,恃強鬥勇,皆非仙體。
2568. ㄕㄥ    ㄘㄞ ˊ ㄧㄡ ˇ ㄉㄠ ˋ
語本禮記˙大學:生財有大道。形容擅長發財致富。元˙錢霖˙哨遍˙試把賢愚窮究套˙五煞:乾生受,生財有道,受用無由。
2569. ㄖㄣ ˊ ㄒㄧㄣ    ㄖㄣ ˊ ㄕㄨ ˋ
稱揚醫生心地善良、醫術高明的用語。
2570. ˇ ㄓㄨㄥ    ㄖㄨ ˊ   
自始至終都不改變。梁書˙卷二十七˙到洽傳:明公儒學稽古,淳厚篤誠,立身行道,始終如一。元˙陶宗儀˙南村輟耕錄˙卷五˙隆友道:寓于公囚所側近,日以美饌餽,凡三載,始終如一。亦作終始如一、始終若一。
2571. ㄉㄧ ˋ ㄉㄚ ˋ ˋ ㄅㄛ ˊ
博,多、豐富。地大物博形容土地廣大,物產豐富。官場現形記˙第二十九回: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別省可比。亦作地大物豐。
2572. ㄉㄨㄛ ˋ ㄉㄜ ˊ ㄌㄧㄤ ˋ ㄌㄧ ˋ
語本左傳˙隱公十一年: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。官場現形記˙第三十一回:羊統領,……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個不留神,誤碰一下子,恐怕吃不住。便自己度德量力,退了下來。
2573. ˇ ㄌㄨㄢ ˋ ㄓㄨㄥ    ㄑㄧ ˋ
男子誘惑女子做出違背禮法的行為,最後卻將她棄而不顧。清˙紀昀˙閱微草堂筆記˙卷十二˙槐西雜志二:始亂終棄,君子所惡。
2574. ㄐㄧㄢ ˋ ㄌㄧ ˋ    ˋ
看見錢財利益,要想到道義。論語˙憲問:今之成人者,何必然?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為成人矣。群音類選˙官腔類˙卷八˙還帶記˙裴度還帶:財利迷心,人情世態,見利思義,于君無愧。
2575. ㄔㄨㄟ    ㄐㄧㄣ    ㄓㄨㄢ ˋ ˋ
形容飲食的豐盛美味。唐˙駱賓王˙帝京篇:平臺戚里帶崇墉,炊金饌玉待鳴鐘。亦作饌玉炊金。
2576. ㄧㄣ    ㄍㄨㄛ ˇ ㄅㄠ ˋ ㄧㄥ ˋ
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。佛教謂生死輪迴的一切現象,都是有因果關係。一切有意志的行為,不論善惡或中性,都必導致未來世的樂、苦或中性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形態。換言之,一切眾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形態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果。這種因果關係,在未解脫之前,永不休止。
2577.    ㄗㄨ ˊ ㄅㄨ ˋ ㄖㄨ ˋ
知道滿足,就不會受到羞辱。老子˙第四十四章: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晉書˙卷九十六˙列女傳˙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傳:今國雖小,足以為政,知足不辱,道家明誡也。
2578. ㄎㄨㄣ ˋ ㄒㄧㄣ    ㄏㄥ ˊ ㄌㄩ ˋ
衡,橫也,阻塞之意。困心衡慮指心意困苦,思慮阻塞。語本孟子˙告子下:人恆過,然後能改。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。比喻處心積慮,費盡心思。孟子˙告子下˙焦循˙正義:蘇秦去秦而歸事,夜發書伏誦,引錐自刺其股,可謂困心衡慮矣。
:::

會員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