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524. |
一 |
ㄧ |
|
帆 |
ㄈㄢ |
ˊ |
風 |
ㄈㄥ |
|
順 |
ㄕㄨㄣ |
ˋ |
本指船張滿帆,一路順風而行。文明小史˙第十五回:依舊拉起布蓬,一帆風順,果然甫交午刻,便已到了蘇州。後泛指事情進行順利無阻。官場現形記˙第三十七回:不上兩年,又升湖廣總督,真是一帆風順,再要升得快亦沒有了。
525. |
普 |
ㄆㄨ |
ˇ |
天 |
ㄊㄧㄢ |
|
同 |
ㄊㄨㄥ |
ˊ |
慶 |
ㄑㄧㄥ |
ˋ |
天下的人共同慶祝。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排調:皇子誕育,普天同慶。亦作溥天同慶。
526. |
大 |
ㄉㄚ |
ˋ |
惑 |
ㄏㄨㄛ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解 |
ㄐㄧㄝ |
ˇ |
十分糊塗、迷惑,不懂道理。語本莊子˙天地:大惑者終生不解,大愚者終身不靈。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無法瞭解。宋˙陸游˙與趙都大啟:伏念某下愚無知,大惑不解,罪宜永斥。
527. |
麻 |
ㄇㄚ |
ˊ |
木 |
ㄇㄨ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仁 |
ㄖㄣ |
ˊ |
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七回:天下作女孩兒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,麻木不仁的姑娘,是個女兒,便有個女兒情態。亦作麻痺不仁。
528. |
渾 |
ㄏㄨㄣ |
ˊ |
渾 |
ㄏㄨㄣ |
ˊ |
噩 |
ㄜ |
ˋ |
噩 |
ㄜ |
ˋ |
質樸厚重,嚴肅正大。清˙鄭燮˙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:而春秋已前,皆若渾渾噩噩,蕩蕩平平。
529. |
金 |
ㄐㄧㄣ |
|
蟬 |
ㄔㄢ |
ˊ |
脫 |
ㄊㄨㄛ |
|
殼 |
ㄎㄜ |
ˊ |
金蟬成蟲時要脫去殼。後比喻用計謀脫身。元˙馬致遠˙任風子˙第四折:諕的我五魂消,怎隄防笑裡刀,他待顯耀雄豪,亂下風颮,天也!我幾時能勾金蟬脫殼。紅樓夢˙第二十七回:如今便趕著躲了,料也躲不及,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。亦作脫殼金蟬。
530. |
五 |
ㄨ |
ˇ |
花 |
ㄏㄨㄚ |
|
八 |
ㄅㄚ |
|
門 |
ㄇㄣ |
ˊ |
五花、八門各指古代兵法中的五行陣、八門陣。後比喻形形色色、變化多端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二回: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極新鮮的靠子,跑上場來,串了一個五花八門。
531. |
推 |
ㄊㄨㄟ |
|
己 |
ㄐㄧ |
ˇ |
及 |
ㄐㄧ |
ˊ |
人 |
ㄖㄣ |
ˊ |
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宋˙朱熹˙與范直閣:學者之于忠恕,未免參校彼己,推己及人則宜。清˙張惠言˙承拙齋家傳:以推己及人為門戶,以書策吟詠為圓囿,保吾天,全吾真,處而安焉。
532. |
一 |
ㄧ |
|
貧 |
ㄆㄧㄣ |
ˊ |
如 |
ㄖㄨ |
ˊ |
洗 |
ㄒㄧ |
ˇ |
形容一無所有,十分貧窮。元˙無名氏˙舉案齊眉˙第一折:小生累次使人說親去,他見小生一貧如洗,堅意不肯。紅樓夢˙第四十七回:你知道,我一貧如洗,家裡是沒的積聚的。
533. |
欲 |
ㄩ |
ˋ |
擒 |
ㄑㄧㄣ |
ˊ |
故 |
ㄍㄨ |
ˋ |
縱 |
ㄗㄨㄥ |
ˋ |
想要擒住或控制對方,卻故意先放鬆,讓對方鬆弛戒備,使更容易就範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七十回:大人這裡還不要就答應他,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,然後許其成事,方不失了大人這邊的門面。
534. |
吳 |
ㄨ |
ˊ |
下 |
ㄒㄧㄚ |
ˋ |
阿 |
ㄚ |
ˋ |
蒙 |
ㄇㄥ |
ˊ |
阿蒙,指三國名將呂蒙。原習武略,後聽從孫權勸說,篤學不倦,幾年之後,學識英博。見三國志˙卷五十四˙吳書˙呂蒙傳˙裴松之˙注引江表傳。後以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淺陋。晉書˙卷一二七˙慕容德載記:垂謂之曰:汝器識長進,非復吳下阿蒙也。清˙李漁˙閒情偶寄˙詞曲部˙賓白:常有當儉不儉,因留餘幅以俟剪裁,遂不覺流為散漫者,自今觀之,皆吳下阿蒙手筆也。
535. |
國 |
ㄍㄨㄛ |
ˊ |
色 |
ㄙㄜ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香 |
ㄒㄧㄤ |
|
形容花朵的嬌豔和氣味濃郁,或專門形容牡丹花的可貴。幼學瓊林˙卷四˙花木類:國色天香,乃牡丹之富貴。後指容貌美麗的女子。鏡花緣˙第三十四回:渾身玉配叮噹,滿面香氣撲人,雖非國色天香,卻是嬝嬝婷婷。亦作天香國色、天姿國色、國色天姿。
536. |
無 |
ㄨ |
ˊ |
與 |
ㄩ |
ˇ |
倫 |
ㄌㄨㄣ |
ˊ |
比 |
ㄅㄧ |
ˇ |
沒有相類似或可比擬的。舊唐書˙卷一二○˙郭子儀傳˙史臣曰:自秦、漢已還,勛力之盛,無與倫比。亦作無與為比。
537. |
心 |
ㄒㄧㄣ |
|
安 |
ㄢ |
|
理 |
ㄌㄧ |
ˇ |
得 |
ㄉㄜ |
ˊ |
行事合情合理,心中則坦然無憾。東歐女豪傑˙第三回:原來我們只求自己心安理得,那外界的苦樂原是不足計較。
538. |
重 |
ㄔㄨㄥ |
ˊ 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日 |
ㄖ |
ˋ |
脫離黑暗,重新見到光明。比喻受壓迫的人得到自由,被冤屈的人得到伸雪。三國演義˙第二十八回:周倉頓首告曰:倉乃一粗莽之夫,失身為盜,今遇將軍,如重見天日,豈忍復錯過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四:見外邊傳說仇家爹媽祈禱虔誠,又得夜珠力拒妖邪,大呼菩薩致得神明感應,帶挈他們重見天日,齊來拜謝。亦作重睹天日。
539. |
約 |
ㄩㄝ |
|
法 |
ㄈㄚ |
ˇ |
三 |
ㄙㄢ |
|
章 |
ㄓㄤ |
|
語本史記˙卷八˙高祖本紀:與父老約,法三章耳: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原指漢高祖入咸陽,臨時制定三條法律,與民共守。漢書˙卷二十三˙刑法志:漢興之初,雖有約法三章,網漏吞舟之魚,然其大辟,尚有夷三族之令。後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二回:因姑娘當日在青雲山莊有一路不見外人的約法三章,早吩咐過公子沿路無事,不必到姑娘船上去。
540. |
道 |
ㄉㄠ |
ˋ |
貌 |
ㄇㄠ |
ˋ |
岸 |
ㄢ |
ˋ |
然 |
ㄖㄢ |
ˊ |
學道的人,容貌莊嚴肅穆。亦指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。後用以形容外表故作正經,而心中實不如此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一○四回: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,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?亦作道貌凜然、岸然道貌。
541. |
血 |
ㄒㄩㄝ |
ˋ |
流 |
ㄌㄧㄡ |
ˊ |
漂 |
ㄆㄧㄠ |
|
杵 |
ㄔㄨ |
ˇ |
|
(又音)ㄒㄧㄝ |
ˇ |
|
ㄌㄧㄡ |
ˊ |
|
ㄆㄧㄠ |
|
|
ㄔㄨ |
ˇ |
杵,木棒。血流漂杵指殺人很多,所流的血足以浮起木杵。形容戰場上殺戮的慘酷。書經˙武成:前徒倒戈,攻于後以北,血流漂杵。
542. |
有 |
ㄧㄡ |
ˇ |
恃 |
ㄕ |
ˋ |
無 |
ㄨ |
ˊ |
恐 |
ㄎㄨㄥ |
ˇ |
有依靠而無所顧忌。官場現形記˙第十七回:現在縣裡有了憑據,所以他們有恃無恐。文明小史˙第五十五回:因為南京莊上還有頭兩萬銀子,便有恃無恐,打個電報下去,催他們匯銀子。
543. |
萬 |
ㄨㄢ |
ˋ |
劫 |
ㄐㄧㄝ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復 |
ㄈㄨ |
ˋ |
佛教本謂人一旦墮入地獄,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,也不易投胎為人。後引申指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。梵網經菩薩戒序:一失人身,萬劫不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