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787. |
七 |
ㄑㄧ |
|
零 |
ㄌㄧㄥ |
ˊ |
八 |
ㄅㄚ |
|
落 |
ㄌㄨㄛ |
ˋ |
傳˙第二回:都沖得東倒西歪,七零八落。偏會拿雲握霧;便有富貴郎君,也使得七零八落。醒世恆言˙卷十六˙陸五漢硬留合色鞋:一個小小家當,弄得七零八落。
788. |
千 |
ㄑㄧㄢ |
|
鈞 |
ㄐㄩㄣ |
|
一 |
ㄧ |
|
髮 |
ㄈㄚ |
ˇ |
比喻非常危險。見一髮千鈞。宋˙李曾伯˙水龍吟˙吾皇神武中興詞:中流孤艇,千鈞一髮,老夫何有?
789. |
光 |
ㄍㄨㄤ |
|
明 |
ㄇㄧㄥ |
ˊ |
磊 |
ㄌㄟ |
ˇ |
落 |
ㄌㄨㄛ |
ˋ |
形容心地坦蕩清白無私。朱子語類˙卷七十四˙上繫:譬如人,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,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。
790. |
同 |
ㄊㄨㄥ |
ˊ |
病 |
ㄅㄧㄥ |
ˋ |
相 |
ㄒㄧㄤ |
|
憐 |
ㄌㄧㄢ |
ˊ |
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文選˙劉孝標˙廣絕交論:同病相憐,綴河上之悲曲;恐懼寘懷,昭谷風之盛典。紅樓夢˙第四十五回:我雖有個哥哥,你也是知道的,只有個母親,比你略強些,咱們也算同病相憐。
791. |
大 |
ㄉㄚ |
ˋ |
刀 |
ㄉㄠ |
|
闊 |
ㄎㄨㄛ |
ˋ |
斧 |
ㄈㄨ |
ˇ |
回:秦明辭了知府,飛身上馬,擺開隊伍,催趲軍兵,大刀闊斧,逕奔清風寨來。絕不拖延。
792. |
生 |
ㄕㄥ |
|
龍 |
ㄌㄨㄥ |
ˊ |
活 |
ㄏㄨㄛ |
ˊ |
虎 |
ㄏㄨ |
ˇ |
比喻活潑勇猛,生氣勃勃。兒女英雄傳˙第十三回:公子見父親教訓,也不敢辯說他怎生的生龍活虎一般。花月痕˙第十二回:采秋是個生龍活虎般的女子。
793. |
同 |
ㄊㄨㄥ |
ˊ |
床 |
ㄔㄨㄤ |
ˊ |
異 |
ㄧ |
ˋ |
夢 |
ㄇㄥ |
ˋ |
比喻共同生活或一起做事的人意見不同,各有各的打算。如:大家要一起工作,就必須要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不能同床異夢。亦作同床各夢。
794. |
出 |
ㄔㄨ |
|
其 |
ㄑㄧ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意 |
ㄧ |
ˋ |
趁人不備,出於對方意料之外。孫子˙計: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三國演義˙第五十六回:等主公出城勞軍,乘勢拏下,殺入城來,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也。亦作乘其不意。
795. |
交 |
ㄐㄧㄠ |
|
頭 |
ㄊㄡ |
ˊ |
接 |
ㄐㄧㄝ |
|
耳 |
ㄦ |
ˇ |
低聲私語。元˙關漢卿˙單刀會˙第三折:大小三軍,聽吾將令:甲馬不許馳驟,金鼓不許亂鳴,不許交頭接耳,不許笑語喧譁。三國演義˙第四十八回: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暗布謠言。次日,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。亦作接頭交耳。
796. |
不 |
ㄅㄨ |
ˋ |
知 |
ㄓ |
|
所 |
ㄙㄨㄛ |
ˇ |
云 |
ㄩㄣ |
ˊ |
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,無法得知意旨為何。文選˙諸葛亮˙出師表:臨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唐˙劉禹錫˙上杜司徒書:顧瞻門館,慚戀交會;伏紙流涕,不知所云。
797. |
寸 |
ㄘㄨㄣ |
ˋ |
草 |
ㄘㄠ |
ˇ |
不 |
ㄅㄨ |
ˋ |
留 |
ㄌㄧㄡ |
ˊ |
作了個旱荒,寸草不留。老小;若不隨順,將他家寸草不留。
798. |
巧 |
ㄑㄧㄠ |
ˇ |
言 |
ㄧㄢ |
ˊ |
令 |
ㄌㄧㄥ |
ˋ |
色 |
ㄙㄜ |
ˋ |
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也不誠懇。論語˙學而: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西遊記˙第三十二回:你做出這樣獐智,巧言令色,撮弄他去甚麼巡山,卻又在這裡笑他!
799. |
木 |
ㄇㄨ |
ˋ |
已 |
ㄧ |
ˇ |
成 |
ㄔㄥ |
ˊ |
舟 |
ㄓㄡ |
|
木材已經做成船隻。比喻已成事實,無法改變。鏡花緣˙第三十五回:到了明日,木已成舟,眾百姓也不能求我釋放,我也有詞可託了。
800. |
不 |
ㄅㄨ |
ˋ |
言 |
ㄧㄢ |
ˊ |
而 |
ㄦ |
ˊ |
喻 |
ㄩ |
ˋ |
事理淺顯,不待說明,即可曉悟。孟子˙盡心上:施於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老殘遊記二編˙第一回:當日在揚州與老殘會過幾面,彼此甚為投契,今日無意碰著,同住在一個店裡,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,儘有不言而喻了。
801. |
不 |
ㄅㄨ |
ˋ |
苟 |
ㄍㄡ |
ˇ |
言 |
ㄧㄢ |
ˊ |
笑 |
ㄒㄧㄠ |
ˋ |
不隨便說笑。通常用來形容人一板一眼,嚴肅而不易親近。清史稿˙卷五○○˙遺逸傳一˙朱元瑜傳:之瑜嚴毅剛直,動必以禮。平居不苟言笑。野叟曝言˙第六十四回:木四姐端莊貞靜,不苟言笑,你怎說此話來?
802. |
出 |
ㄔㄨ |
|
言 |
ㄧㄢ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遜 |
ㄒㄩㄣ |
ˋ |
講話傲慢無禮。三國演義˙第二十三回:此人出言不遜,何不殺之?喻世明言˙卷三十一˙鬧陰司司馬貌斷獄:八歲縱筆成文,本郡舉他神童,起送至京。因出言不遜,沖突了試官,打落下去。亦作出言無狀。
803. |
切 |
ㄑㄧㄝ |
|
磋 |
ㄘㄨㄛ |
|
琢 |
ㄓㄨㄛ |
ˊ |
磨 |
ㄇㄛ |
ˊ |
切、磋、琢、磨為對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種方法。語本詩經˙衛風˙淇奧: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毛亨˙傳:治骨曰切,象曰磋,玉曰琢,石曰磨。後比喻互相研究討論,以求精進。唐˙元稹˙戒勵風俗德音:士庶人無切磋琢磨之益,多銷鑠浸潤之讒。
804. |
大 |
ㄉㄚ |
ˋ |
驚 |
ㄐㄧㄥ |
|
小 |
ㄒㄧㄠ |
ˇ |
怪 |
ㄍㄨㄞ |
ˋ |
形容為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而過分聲張、驚怪。水滸傳˙第六十一回:山上宋公明大王,雖然不害來往客人,官人須是悄悄過去,休的大驚小怪。儒林外史˙第十九回:這是甚麼要緊的事,也這般大驚小怪。
805. 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利 |
ㄌㄧ |
ˋ |
忘 |
ㄨㄤ |
ˋ |
義 |
ㄧ |
ˋ |
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。唐˙王勃˙送劼赴太學序:若意不感慨,行不卓絕,輕進苟動,見利忘義,雖上一階履半級,何足恃哉!三國演義˙第三回:某與呂布同鄉,知其勇而無謀,見利忘義。某憑三寸不爛之舌,說呂布拱手來降。
806. |
手 |
ㄕㄡ |
ˇ |
足 |
ㄗㄨ |
ˊ |
無 |
ㄨ |
ˊ |
措 |
ㄘㄨㄛ |
ˋ |
手腳無處安放。語本論語˙子路: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錯手足。形容舉止慌亂,沒有主意,不知如何是好。陳書˙卷六˙後主本紀:自畫冠既息,刻吏斯起,法令滋章,手足無措。三國演義˙第六十七回:孫權縱馬上橋,橋南已折丈餘,並無一片板。孫權驚得手足無措。亦作莫措手足、手腳無措、手足失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