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927. |
分 |
ㄈㄣ |
|
崩 |
ㄅㄥ |
|
離 |
ㄌㄧ |
ˊ |
析 |
ㄒㄧ |
|
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。論語˙季氏: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。宋˙司馬光˙保業:分崩離析,不可勝紀。
928. |
同 |
ㄊㄨㄥ |
ˊ |
歸 |
ㄍㄨㄟ |
|
於 |
ㄩ |
ˊ |
盡 |
ㄐㄧㄣ |
ˋ |
一同毀滅或死亡。崇禎本金瓶梅˙第一回:單道世人營營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,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,到頭來同歸於盡,著甚要緊!通俗常言疏證˙死喪˙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:倘有一毫防備不周,勢必同歸於盡。
929. |
終 |
ㄓㄨㄥ |
|
南 |
ㄋㄢ |
ˊ |
捷 |
ㄐㄧㄝ |
ˊ |
徑 |
ㄐㄧㄥ |
ˋ |
唐代盧藏用舉進士,然不受重用,遂隱居終南山以求高名,後果被召任官的故事。見新唐書˙卷一二三˙盧藏用傳。後用於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徑。明˙章懋˙與韓侍郎書:又休退多年,今驟得美官,而強顏復出,恐貽終南捷徑之誚。文明小史˙第四十四回:張寶瓚借此認識了幾位當道,又結交了幾家富賈豪商,自以為終南捷徑。
930. |
刮 |
ㄍㄨㄚ |
|
目 |
ㄇㄨ |
ˋ |
相 |
ㄒㄧㄤ |
|
看 |
ㄎㄢ |
ˋ |
用新的眼光來看待。見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條。幼學瓊林˙卷四˙人事類:稱人近來進德,曰: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看。
931. |
五 |
ㄨ |
ˇ |
光 |
ㄍㄨㄤ |
|
十 |
ㄕ |
ˊ |
色 |
ㄙㄜ |
ˋ |
比喻景色鮮麗複雜,光彩奪目。孽海花˙第十回:場上陳列著有錦繡的,有金銀的,五光十色,目眩神迷。
932. |
引 |
ㄧㄣ |
ˇ |
人 |
ㄖㄣ |
ˊ |
入 |
ㄖㄨ |
ˋ |
勝 |
ㄕㄥ |
ˋ |
以趣味誘人深入妙境。語出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任誕:王衛軍云:酒正自引人入勝地。後以引人入勝指文藝作品或景物很吸引人,使人愈看愈愛。清史稿˙卷五○四˙藝術傳三˙釋道濟傳:畫山水奧境奇闢,緬邈幽深,引人入勝。
933. |
牛 |
ㄋㄧㄡ |
ˊ |
刀 |
ㄉㄠ |
|
小 |
ㄒㄧㄠ |
ˇ |
試 |
ㄕ |
ˋ |
比喻有大才能,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。如:剛才耍的特技,只是大師的牛刀小試,下面還有更精彩的節目。
934. |
年 |
ㄋㄧㄢ |
ˊ |
高 |
ㄍㄠ |
|
德 |
ㄉㄜ |
ˊ |
劭 |
ㄕㄠ |
ˋ |
語本漢˙揚雄˙法言˙孝至:吾聞諸傳:老則戒之在得。年彌高而德彌劭者,是孔子之徒與!指年紀大而有德望。明˙張四維˙雙烈記˙第二齣:終南山有一隱士,年高德劭,時望所尊,人皆稱為陳公。後用為祝壽用語。亦作德高年劭、德碩年高、德劭年高。
935. |
守 |
ㄕㄡ |
ˇ |
望 |
ㄨㄤ |
ˋ |
相 |
ㄒㄧㄤ |
|
助 |
ㄓㄨ |
ˋ |
相互幫助,共同守衛、瞭望。漢書˙卷二十四˙食貨志上: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救,民是以和睦。
936. |
一 |
ㄧ |
|
毛 |
ㄇㄠ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拔 |
ㄅㄚ |
ˊ |
本指戰國時楊朱所倡的為我、貴己學說。語本孟子˙盡心上:楊子取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。後用以譏諷人極端吝嗇、自私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一回:都像你這一毛不拔,我們喝西北風!文明小史˙第五十五回: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,也混在裡面,白吃白喝。
937. |
掩 |
ㄧㄢ |
ˇ |
耳 |
ㄦ |
ˇ |
盜 |
ㄉㄠ |
ˋ |
鈴 |
ㄌㄧㄥ |
ˊ |
比喻自欺欺人。見盜鐘掩耳條。程乙本紅樓夢˙第九回: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,也是掩耳盜鈴,哄人而已。鏡花緣˙第十四回:他雖用綾遮蓋,以掩眾人耳目,那知卻是掩耳盜鈴。
938. |
一 |
ㄧ |
|
丘 |
ㄑㄧㄡ |
|
之 |
ㄓ |
|
貉 |
ㄏㄜ |
ˊ |
同一山丘上的貉。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漢書˙卷六十六˙楊敞傳:若秦時但任小臣,誅殺忠良,竟以滅亡。令親任大臣,即至今耳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。聊齋志異˙卷七˙細柳:黑心符出,蘆花變生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!
939. |
囫 |
ㄏㄨ |
ˊ |
圇 |
ㄌㄨㄣ |
ˊ |
吞 |
ㄊㄨㄣ |
|
棗 |
ㄗㄠ |
ˇ |
把棗子整個吞下去,而不加咀嚼。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,或為學不求甚解。如:研究學問最怕囫圇吞棗,缺乏辨別能力。亦作鶻崙吞棗。
940. |
班 |
ㄅㄢ |
|
門 |
ㄇㄣ |
ˊ |
弄 |
ㄋㄨㄥ |
ˋ |
斧 |
ㄈㄨ |
ˇ |
班,魯班,古代巧匠。班門弄斧指在巧匠魯班門前玩弄大斧。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,不自量力。三國演義˙第一一三回:今搦吾鬥陣法,乃班門弄斧耳!幼學瓊林˙卷三˙人事類:班門弄斧,不知分量。亦作弄斧班門。
941. |
朝 |
ㄓㄠ |
|
三 |
ㄙㄢ |
|
暮 |
ㄇㄨ |
ˋ |
四 |
ㄙ |
ˋ |
本指一養猴人以果子飼養猴子,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。見莊子˙齊物論。後比喻以詐術欺人,或心意不定、反覆無常。舊唐書˙卷一三五˙皇甫鎛傳:直以性惟狡詐,言不誠實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,惟能上惑聖聰,足見奸邪之極。元˙楊訥˙西游記˙第九齣:也是我為人不肖,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。亦作暮四朝三、朝四暮三。
942. |
水 |
ㄕㄨㄟ |
ˇ |
落 |
ㄌㄨㄛ |
ˋ |
石 |
ㄕ |
ˊ |
出 |
ㄔㄨ |
|
而繁陰,風霜高潔,水落而石出者,山間之四時也。宋˙蘇軾˙後赤壁賦: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太屋裡丟的也有了主兒。老殘遊記˙第十八回:因為你家這十三條命是個大大的疑案,必須查個水落石出。
943. |
名 |
ㄇㄧㄥ |
ˊ |
落 |
ㄌㄨㄛ |
ˋ |
孫 |
ㄙㄨㄣ |
|
山 |
ㄕㄢ |
|
相傳吳人孫山應試,考中最後一名,與其同往的鄉人兒子落選。回鄉後,鄉人問兒子考中沒有,孫山回答:解名盡處是孫山,賢郎更在孫山外。見宋˙范公偁˙過庭錄。後比喻考試不中。官場現形記˙第五十四回:等到出榜,名落孫山,心上好不懊惱。
944. |
胸 |
ㄒㄩㄥ |
|
有 |
ㄧㄡ |
ˇ |
成 |
ㄔㄥ |
ˊ |
竹 |
ㄓㄨ |
ˊ |
本指畫竹之前,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。語本宋˙晁補之˙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:與可畫竹時,胸中有成竹。後比喻處事有定見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一○五回:但是看承暉的精神,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。亦作成竹在胸。
945. |
竭 |
ㄐㄧㄝ |
ˊ |
澤 |
ㄗㄜ |
ˊ |
而 |
ㄦ |
ˊ |
漁 |
ㄩ |
ˊ |
排盡池湖的水捕魚。比喻一味榨取,不留餘地。呂氏春秋˙孝行覽˙義賞: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魚。淮南子˙本經: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。亦作涸澤而漁。
946. |
指 |
ㄓ |
ˇ |
鹿 |
ㄌㄨ |
ˋ |
為 |
ㄨㄟ |
ˊ |
馬 |
ㄇㄚ |
ˇ |
本指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,故意指稱是馬,並問臣子是鹿或馬,而將答鹿者暗中殺害,使群臣畏懼自己,以謀篡位。典出史記˙卷六˙秦始皇本紀。後比喻顛倒是非。周書˙卷一˙文帝紀上:歡威福自己,生是亂階,緝構南箕,指鹿為馬。醒世恆言˙卷七˙錢秀才錯占鳳凰儔:東床已招佳選,何知以羊易牛;西鄰縱有責言,終難指鹿為馬。或作指鹿作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