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947. |
天 |
ㄊㄧㄢ |
|
衣 |
ㄧ |
|
無 |
ㄨ |
ˊ |
縫 |
ㄈㄥ |
ˋ |
古代傳說中認為神仙衣裳,非用人間針線縫製,故無縫痕。見太平廣記˙卷六十八˙靈怪錄引郭翰事。後比喻做事精巧,無隙可尋;或指詩文渾然天成,沒有斧鑿痕跡。宋˙周密˙浩然齋雅談˙卷中:對偶之佳者曰:數點雨聲風約住,一枝花影月移來……數聯皆天衣無縫,妙合自然。
948. |
舉 |
ㄐㄩ |
ˇ |
一 |
ㄧ |
|
反 |
ㄈㄢ |
ˇ |
三 |
ㄙㄢ |
|
語本論語˙述而: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他各事。宋˙朱熹˙答胡伯逢書:則夫告往知來,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者皆適,所以重得罪於聖人矣。
949. |
江 |
ㄐㄧㄤ |
|
郎 |
ㄌㄤ |
ˊ |
才 |
ㄘㄞ |
ˊ |
盡 |
ㄐㄧㄣ |
ˋ |
江郎,指南朝梁文人江淹。江郎才盡原指江淹少以詩文著稱,獨步當代。晚年時,偶憩於一亭中,夢見郭璞索還五色筆,自此江淹作詩絕無佳句。典出南史˙卷五十九˙江淹傳。比喻文思枯竭減退。鏡花緣˙第九十一回:如今弄了這個,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。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。亦作江淹才盡。
950. |
青 |
ㄑㄧㄥ |
|
出 |
ㄔㄨ |
|
於 |
ㄩ |
ˊ |
藍 |
ㄌㄢ |
ˊ |
藍,蓼藍,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。青出於藍指青色是從蓼藍裡提煉出來的,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。語本荀子.勸學: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,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,或後輩優於前輩。唐˙白居易˙賦賦:冰生乎水,初變本於典、墳;青出於藍,復增華於風雅。糊塗世界˙第十一回:駱青耜道:老哥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。黃伯旦道:言重,言重。亦作青過於藍。
951. |
口 |
ㄎㄡ |
ˇ |
若 |
ㄖㄨㄛ |
ˋ |
懸 |
ㄒㄩㄢ |
ˊ |
河 |
ㄏㄜ |
ˊ |
比喻說話滔滔不絕,能言舌辯。金瓶梅˙第三十三回:但遇著人,或坐或立,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,就是一回。儒林外史˙第四回: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,又是本朝確切典故,不由得不信。亦作懸河瀉水。
952. |
驚 |
ㄐㄧㄥ |
|
弓 |
ㄍㄨㄥ |
|
之 |
ㄓ |
|
鳥 |
ㄋㄧㄠ |
ˇ |
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,不用箭,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。典出戰國策˙楚策四。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,心有餘悸,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。晉書˙卷七十一˙王鑒傳:黷武之眾易動,驚弓之鳥難安。歧路燈˙第八十一回:紹是驚弓之鳥,嚇了一跳。亦作傷弓之鳥。
953. |
含 |
ㄏㄢ |
ˊ |
沙 |
ㄕㄚ |
|
射 |
ㄕㄜ |
ˋ |
影 |
ㄧㄥ |
ˇ |
傳說水中有一種叫蜮的怪物,能含沙噴射人影,使人得病。見晉˙干寶˙搜神記˙卷十二。比喻暗中害人。幼學瓊林˙卷三˙人事類:含沙射影,言鬼蜮之害人。明˙屠隆˙綵毫記˙第三十四齣:何物含沙射影,一出神京,輾轉飄零萍梗。或作含沙射人。
954. |
一 |
ㄧ |
|
敗 |
ㄅㄞ |
ˋ |
塗 |
ㄊㄨ |
ˊ |
地 |
ㄉㄧ |
ˋ |
一旦戰敗身死,則肝腦散落滿地。語本史記˙卷八˙高祖本紀:今置將不善,壹敗塗地。後形容失敗到無法收拾的地步。新唐書˙卷七十八˙宗室傳˙永安王孝基傳:夏城堅,攻之引日,宋金剛在近,內拒外彊,一敗塗地。文明小史˙第十七回:甲午一役,未及交綏,遽爾一敗塗地。
955. |
草 |
ㄘㄠ |
ˇ |
木 |
ㄇㄨ |
ˋ |
皆 |
ㄐㄧㄝ |
|
兵 |
ㄅㄧㄥ |
|
見到風吹草動,都以為是敵兵。語本晉書˙卷一一四˙苻堅載記下: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,見部陣齊整,將士精銳。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,皆類人形,顧謂融曰:此亦勍敵也!何謂少乎?憮然有懼色。比喻緊張、恐懼,疑神疑鬼。孽海花˙第二十五回:我聽了這話,心裡覺得夢兆不祥,也和理翁的見解一樣,大有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之感。
956. |
投 |
ㄊㄡ |
ˊ |
筆 |
ㄅㄧ |
ˇ |
從 |
ㄘㄨㄥ |
ˊ |
戎 |
ㄖㄨㄥ |
ˊ |
漢代班超因家貧而常為官傭書以供養,後輟業而嘆:大丈夫無它志略,猶當效傅介子、張騫立功異域。典出後漢書.卷四十七˙班超傳。後指棄文從軍以衛國建功。孽海於書生投筆從戎的素志,然在發端的時候,還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軼史。
957. |
東 |
ㄉㄨㄥ |
|
窗 |
ㄔㄨㄤ |
|
事 |
ㄕ |
ˋ |
發 |
ㄈㄚ |
|
傳說秦檜與妻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。秦檜死後受譴責,於冥司托人告訴王氏說,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。見明˙田汝成˙西湖遊覽志餘˙卷四˙佞倖盤荒。後以此比喻陰謀敗露,將被懲治。警世通言˙卷二十˙計押番金鰻產禍:我早間見那做娘的打慶奴,晚間押番歸卻,打發我出門。莫是東窗事發?若是這事走漏,須教我吃官司,如何計結?或作東窗事犯。
958. |
畫 |
ㄏㄨㄚ |
ˋ |
蛇 |
ㄕㄜ |
ˊ |
添 |
ㄊㄧㄢ |
|
足 |
ㄗㄨ |
ˊ |
戰國時有楚人以比賽畫蛇決定誰可以喝酒,有人畫好後又添畫四隻腳,此時第二個人也已畫成,第一個人則因為多畫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,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。典出戰國策˙齊策二。後比喻多此一舉而於事無補。三國演義˙第一一○回:將軍功績已成,威聲大震,可以止矣。今若前進,倘不如意,正如畫蛇添足也。亦作畫蛇著足、為蛇添足、為蛇畫足。
959. |
勢 |
ㄕ |
ˋ |
如 |
ㄖㄨ |
ˊ |
破 |
ㄆㄛ |
ˋ |
竹 |
ㄓㄨ |
ˊ |
比喻作戰或工作順利進行,毫無阻礙。見破竹之勢條。舊五代史˙卷二十八˙唐書˙莊宗本紀二:況賊帥奔亡,眾心方恐,今乘高擊下,勢如破竹矣。幼學瓊林˙卷四˙花木類:王者之兵,勢如破竹。
960. |
滄 |
ㄘㄤ |
|
海 |
ㄏㄞ |
ˇ |
桑 |
ㄙㄤ |
|
田 |
ㄊㄧㄢ |
ˊ |
大海變為陸地,陸地淪為大海。語本太平廣記˙卷六十˙麻姑:接待以來,已見東海三為桑田。比喻世事無常,變化很快。明˙張景˙飛丸記˙第一齣:白衣蒼狗多翻覆,滄海桑田幾變更。幼學瓊林˙卷一˙地輿類:滄海桑田,謂世事多變。
961. |
望 |
ㄨㄤ |
ˋ |
梅 |
ㄇㄟ |
ˊ |
止 |
ㄓ |
ˇ |
渴 |
ㄎㄜ |
ˇ |
曹操率兵行軍至途中,士兵乾渴難耐,曹操就騙士兵前有梅林,梅子又酸又甜,誘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。典出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假譎。後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四˙王嬌鸞百年長恨:鸞拆書看了,雖然不曾定個來期,也當畫餅充飢,望梅止渴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五:卻那裡得這銀子來!只好望梅止渴,畫餅充飢。亦作說梅止渴、望梅消渴。
962. |
司 |
ㄙ |
|
空 |
ㄎㄨㄥ |
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慣 |
ㄍㄨㄢ |
ˋ |
唐司空李紳,邀蘇州刺史劉禹錫飲酒,命歌妓勸酒,劉賦詩贈李司空,有司空見慣渾閒事,斷盡蘇州刺史腸語。見唐˙孟啟˙本事詩˙情感。後比喻經常看到,不足為奇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八˙蔣淑真刎頸鴛鴦會:他生得諸般齊妙,縱司空見慣也魂消!官場現形記˙第五十五回:幸虧洋提督早已司空見慣,看他磕頭,昂不為禮。亦作見慣司空、司空伎倆。
963. |
南 |
ㄋㄢ |
ˊ |
轅 |
ㄩㄢ |
ˊ |
北 |
ㄅㄟ |
ˇ |
轍 |
ㄔㄜ |
ˋ |
從太行山去楚國,本應駕車向南,但車夫卻向北行,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。典出戰國策˙魏策四。比喻行動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馳。如:這個結果與原先計畫,簡直是南轅北轍,相差太遠了!亦作北轍南轅、北轅適楚。
964. |
夜 |
ㄧㄝ |
ˋ |
郎 |
ㄌㄤ |
ˊ |
自 |
ㄗ |
ˋ |
大 |
ㄉㄚ |
ˋ |
夜郎為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,其國王不知漢境的廣大,竟問漢使:漢孰與我大?典出漢書˙卷九十五˙西南夷傳。後以夜郎自大比喻人不自量力,妄自尊大。
965. |
信 |
ㄒㄧㄣ |
ˋ |
口 |
ㄎㄡ |
ˇ |
雌 |
ㄘ |
|
黃 |
ㄏㄨㄤ |
ˊ |
比喻不顧事情真相,隨意批評。見口中雌黃條。如:由於他信口雌黃,造成大家對老李的誤解。
966. |
狼 |
ㄌㄤ |
ˊ |
狽 |
ㄅㄟ |
ˋ |
為 |
ㄨㄟ |
ˊ |
奸 |
ㄐㄧㄢ |
|
狼與狽相互合作,傷害牲畜。比喻彼此勾結做壞事。隋唐演義˙第八十五回:安祿山同李林甫狼狽為奸,今林甫死後,罪狀昭著,安祿山心不自安,目前必有異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