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0394. |
蚊 |
ㄨㄣ |
ˊ |
力 |
ㄌㄧ |
ˋ |
負 |
ㄈㄨ |
ˋ |
山 |
ㄕㄢ |
|
用蚊蟲的力量來背山。比喻力小任重。或作蚊負、蚊蚋負山。
10395. |
臭 |
ㄔㄡ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可 |
ㄎㄜ |
ˇ |
當 |
ㄉㄤ |
|
臭得令人無法忍受。形容非常的臭。唐˙柳宗元˙東海若:刳而振其犀以嬉,取海水雜糞壤蟯蚘而實之,臭不可當也。孽海花˙第五回:原來公坊那年自以為臭不可當的文章,竟被霞郎估著,居然掇了巍科。亦作臭不可聞。
10396. |
根 |
ㄍㄣ |
|
朽 |
ㄒㄧㄡ |
ˇ |
枝 |
ㄓ |
|
枯 |
ㄎㄨ |
|
樹根腐朽,枝葉枯萎。比喻事物失去根基,就會衰敗。宋˙張君房˙雲笈七籤˙卷五十
10397. |
恩 |
ㄣ |
|
同 |
ㄊㄨㄥ |
ˊ |
父 |
ㄈㄨ |
ˋ |
母 |
ㄇㄨ |
ˇ |
如同父母對子女般的恩情。形容恩德極為深厚。水滸傳˙第八十三回:某等眾人,正欲如此與國家出力,立功立業,以為忠臣。今得太尉恩相,力賜保奏,恩同父母。
10398. |
躬 |
ㄍㄨㄥ |
|
擐 |
ㄏㄨㄢ |
ˋ |
甲 |
ㄐㄧㄚ |
ˇ |
冑 |
ㄓㄡ |
ˋ |
擐,穿。躬擐甲冑指親自穿戴上盔甲。比喻親自上戰場督戰。左傳˙成公十三年:文公躬擐甲冑,跋履山川,踰越險阻,征東之諸侯。
10399. |
躬 |
ㄍㄨㄥ |
|
蹈 |
ㄉㄠ |
ˋ |
矢 |
ㄕ |
ˇ |
石 |
ㄕ |
ˊ |
躬蹈,親身踐行。矢石,武器。躬蹈矢石指親赴戰場作戰。漢˙曹操˙舉泰山太守呂虔茂才令:躬蹈矢石,所征則克。
10400. |
殷 |
ㄧㄣ |
|
天 |
ㄊㄧㄢ |
|
震 |
ㄓㄣ |
ˋ |
地 |
ㄉㄧ |
ˋ |
形容震動得很厲害。明史˙卷二一七˙王家屏傳:今驕陽爍石,小民愁苦之聲殷天震地,而獨未徹九閽。亦作殷天動地。
10401. |
殷 |
ㄧㄣ |
|
民 |
ㄇㄧㄣ |
ˊ |
阜 |
ㄈㄨ |
ˋ |
財 |
ㄘㄞ |
ˊ |
百姓生活豐實,財物富足。漢˙揚雄˙法言˙孝至:君人者,務在殷民阜財。亦作民殷財阜、殷民阜利。
10402. |
躬 |
ㄍㄨㄥ |
|
耕 |
ㄍㄥ |
|
樂 |
ㄌㄜ |
ˋ |
道 |
ㄉㄠ |
ˋ |
親自耕作,樂於守道。醒世恆言˙卷十七˙張孝基陳留認舅:隱於田里,躬耕樂道,教育二子。
10403. |
恩 |
ㄣ |
|
重 |
ㄓㄨㄥ |
ˋ |
丘 |
ㄑㄧㄡ |
|
山 |
ㄕㄢ |
|
形容恩德極重。宋˙陳亮˙謝曾察院啟:上下交攻,命危絲發;是非隨定,恩重丘山。亦作恩重如山。
10404. |
躬 |
ㄍㄨㄥ |
|
體 |
ㄊㄧ |
ˇ |
力 |
ㄌㄧ |
ˋ |
行 |
ㄒㄧㄥ |
ˊ |
親身體驗,努力實踐。如:維護固有文化需要每個人去躬體力行,而非只喊口號。
10405. |
覬 |
ㄐㄧ |
ˋ |
覦 |
ㄩ |
ˊ |
之 |
ㄓ |
|
志 |
ㄓ |
ˋ |
非分的意念或企圖。東周列國志˙第八回:君多內寵,公子突、公子儀、公子亹三人,皆有覬覦之志。亦作覬覦之心。
10406. |
躬 |
ㄍㄨㄥ |
|
行 |
ㄒㄧㄥ |
ˊ |
節 |
ㄐㄧㄝ |
ˊ |
儉 |
ㄐㄧㄢ |
ˇ |
親自實踐節省儉約。明史˙卷一八一˙劉健傳:望陛下絕無益之費,躬行節儉,為中外倡。
10407. |
躬 |
ㄍㄨㄥ |
|
先 |
ㄒㄧㄢ |
|
表 |
ㄅㄧㄠ |
ˇ |
率 |
ㄕㄨㄞ |
ˋ |
自己先做為榜樣。清史稿˙卷二九一˙劉師恕傳:爾等不能端本澂源,躬先表率,而望秉鐸司教之官,家喻戶曉,易俗移風,所謂逐末而忘其本也。
10408. |
殷 |
ㄧㄣ |
|
浩 |
ㄏㄠ |
ˋ |
書 |
ㄕㄨ |
|
空 |
ㄎㄨㄥ |
|
晉代殷浩受命率軍盪平關河,以平定中原為己任。後征姚襄兵敗,遭桓溫奏劾,廢為庶人。口無怨言,惟終日對空書寫咄咄怪事四字。見晉書˙卷七十七˙殷浩傳。後比喻事情怪異,令人不可思議。清˙李漁˙閒情偶寄˙卷九˙居室˙廳壁:流水不鳴而似鳴,高山是寂而非寂。坐客別去者,皆作殷浩書空,謂咄咄怪事,無有過此者矣。
10409. |
殷 |
ㄧㄣ |
|
殷 |
ㄧㄣ |
|
屯 |
ㄓㄨㄣ |
|
屯 |
ㄓㄨㄣ |
|
繁盛的樣子。漢˙桓寬˙鹽鐵論˙國病:文、景之際,建元之始,民樸而歸本,吏廉而自重,殷殷屯屯,人衍而家富。
10410. |
透 |
ㄊㄡ |
ˋ |
骨 |
ㄍㄨ |
ˇ |
酸 |
ㄙㄨㄢ |
|
心 |
ㄒㄧㄣ |
|
形容極為傷心、酸楚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五回:他自己心中,又有一腔的彌天恨事,透骨酸心。
10411. |
逢 |
ㄈㄥ |
ˊ |
山 |
ㄕㄢ |
|
開 |
ㄎㄞ |
|
道 |
ㄉㄠ |
ˋ |
遇山不能行,則開闢道路而行。比喻遇有困難而克服之。孤本元明雜劇˙哭存孝˙第二折:三千鴉兵為先鋒,逢山開道,遇水疊橋。元˙康進之˙李逵負荊˙第三折:倒做了逢山開道,山兒,我還要你遇水搭橋哩。亦作逢山開路。
10412. |
恩 |
ㄣ |
|
斷 |
ㄉㄨㄢ |
ˋ |
意 |
ㄧ |
ˋ |
絕 |
ㄐㄩㄝ |
ˊ |
斬斷恩情道義。多指夫妻感情決裂而離異。元˙關漢卿˙望江亭˙第二折: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,眉南面北,恁時節水盡鵝飛。孤本元明雜劇˙認金梳˙第一折:你若得見了你親娘,莫漏泄,休將我恩斷意絕,可憐我無家無業。亦作恩斷義絕。
10413. |
造 |
ㄗㄠ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立 |
ㄌㄧ |
ˋ |
極 |
ㄐㄧ |
ˊ |
登上帝位,建立綱紀。唐˙陳子昂˙為資州鄭使君讓官表:伏惟陛下革命開基。造天立極,方且宏宣帝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