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067. |
天 |
ㄊㄧㄢ |
|
真 |
ㄓㄣ |
|
爛 |
ㄌㄢ |
ˋ |
漫 |
ㄇㄢ |
ˋ |
性情率真,毫不假飾。聊齋志異˙卷十二˙李八缸:月生又天真爛漫,不較錙銖。
1068. |
囊 |
ㄋㄤ |
ˊ |
空 |
ㄎㄨㄥ |
|
如 |
ㄖㄨ |
ˊ |
洗 |
ㄒㄧ |
ˇ |
口袋裡空空的,像洗過一樣。比喻沒有錢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二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:但教坊落籍,其費甚多,非千金不可。我囊空如洗,如之奈何!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五十四回:講到錢呢,還是囊空如洗。
1069. |
心 |
ㄒㄧㄣ |
|
平 |
ㄆㄧㄥ |
ˊ |
氣 |
ㄑㄧ |
ˋ |
和 |
ㄏㄜ |
ˊ |
心氣平和,不急不怒。宋史˙卷四三四˙儒林傳四˙呂祖謙傳:心平氣和,不立崖異,一時英偉卓犖之士皆歸心焉。官場現形記˙第三十三回: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的官,也不自今日為始了。這件事我碰著了,倒還是心平氣和。亦作心平靜氣、心平氣定、心和氣平。
1070. |
予 |
ㄩ |
ˊ |
取 |
ㄑㄩ |
ˇ |
予 |
ㄩ |
ˊ |
求 |
ㄑㄧㄡ |
ˊ |
由我這裡取用求索。語出左傳˙僖公七年:唯我知女,女專利而不厭,予取予求,不女疵瑕也。後引申為任意取求,需索無度。宋˙范仲淹˙淡交若水賦:甘言者不可不畏,澡行者予取予求。
1071. |
高 |
ㄍㄠ |
|
瞻 |
ㄓㄢ |
|
遠 |
ㄩㄢ |
ˇ |
矚 |
ㄓㄨ |
ˇ |
見識遠大。野叟曝言˙第二回:遂把這些粉白黛綠,鶯聲燕語,都付之不見不聞。一路高瞻遠矚,要領略湖山真景。
1072. |
三 |
ㄙㄢ |
|
顧 |
ㄍㄨ |
ˋ |
茅 |
ㄇㄠ |
ˊ |
廬 |
ㄌㄨ |
ˊ |
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,凡三次,才得見。見三國志˙卷三十五˙蜀書˙諸葛亮傳。後用以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。南朝梁˙徐陵˙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:黃石兵法,寧可再逢,三顧茅廬,無由兩遇。元˙馬致遠˙薦福碑˙第一折:我住著半間兒草舍,再誰承望三顧茅廬。或作茅廬三顧、草廬三顧、三顧草廬。
1073. |
龍 |
ㄌㄨㄥ |
ˊ |
飛 |
ㄈㄟ |
|
鳳 |
ㄈㄥ |
ˋ |
舞 |
ㄨ |
ˇ |
鳳舞,萃于臨安。亦作鳳舞龍飛。鳳舞龍飛。
1074. |
心 |
ㄒㄧㄣ |
|
直 |
ㄓ |
ˊ |
口 |
ㄎㄡ |
ˇ |
快 |
ㄎㄨㄞ |
ˋ |
個性直爽,說話不隱諱。紅樓夢˙第三十四回:薛蟠本是個心直口快的人,一生見不得這樣藏頭藏尾的事。亦作口快心直、心直嘴快。
1075. |
心 |
ㄒㄧㄣ |
|
血 |
ㄒㄩㄝ |
ˋ |
來 |
ㄌㄞ |
ˊ |
潮 |
ㄔㄠ |
ˊ |
思緒像浪潮般的突起。指心中對人事的感應與預知。封神演義˙第三十四回:但凡神仙,煩惱、嗔痴、愛欲三事永忘,其心如石,再不動搖;心血來潮者,心中忽動耳。亦用來比喻未經深思而突生的想法。鏡花緣˙第六回:我們一時心血來潮,自然即去相救。
1076. |
盤 |
ㄆㄢ |
ˊ |
根 |
ㄍㄣ |
|
錯 |
ㄘㄨㄛ |
ˋ |
節 |
ㄐㄧㄝ |
ˊ |
樹木的根幹枝節盤屈交錯。比喻事情複雜,不易理解。魏書˙卷六十八˙甄琛傳:今河南郡是陛下天山之堅木,盤根錯節,亂植其中。亦作槃根錯節、錯節盤根。
1077. |
權 |
ㄑㄩㄢ |
ˊ |
宜 |
ㄧ |
ˊ |
之 |
ㄓ |
|
計 |
ㄐㄧ |
ˋ |
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。後漢書˙卷六十六˙王允傳:杖正持重,不循權宜之計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醒世恆言˙卷八˙喬太守亂點鴛鴦譜:我叫你去,不過權宜之計,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。
1078. |
耀 |
ㄧㄠ |
ˋ |
武 |
ㄨ |
ˇ |
揚 |
ㄧㄤ |
ˊ |
威 |
ㄨㄟ |
|
炫耀武力,誇示威風。形容得意誇張的樣子。三國演義˙第五回:俺大臣尚自謙讓,量一縣令手下小卒,安敢在此耀武揚威!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:公孫黑得意,越發耀武揚威。亦作揚威耀武。
1079. |
平 |
ㄆㄧㄥ |
ˊ |
心 |
ㄒㄧㄣ |
|
靜 |
ㄐㄧㄥ |
ˋ |
氣 |
ㄑㄧ |
ˋ |
形容心情平和,態度冷靜。清˙紀昀˙閱微草堂筆記˙卷十˙如是我聞四:遇意外之橫逆,平心靜氣,或有解時。亦作平心定氣、平心易氣。
1080. |
以 |
ㄧ |
ˇ |
身 |
ㄕㄣ |
|
作 |
ㄗㄨㄛ |
ˋ |
則 |
ㄗㄜ |
ˊ |
用自己的言行作為他人的榜樣。如:為人父母者應以身作則,千萬不能口裡說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另一套。
1081. |
史 |
ㄕ |
ˇ |
無 |
ㄨ |
ˊ |
前 |
ㄑㄧㄢ |
ˊ |
例 |
ㄌㄧ |
ˋ |
以往從未發生過。如:這次空難所造成的傷亡人數是史無前例的。
1082. |
殫 |
ㄉㄢ |
|
精 |
ㄐㄧㄥ |
|
竭 |
ㄐㄧㄝ |
ˊ |
慮 |
ㄌㄩ |
ˋ |
竭盡精力與思慮。清史稿˙卷四八二˙儒林傳三˙陳奐傳:奐嘗言大毛公詁訓傳言簡意賅,遂殫精竭慮,專攻毛傳。亦作殫心竭慮、殫思極慮。
1083. |
隨 |
ㄙㄨㄟ |
ˊ |
遇 |
ㄩ |
ˋ |
而 |
ㄦ |
ˊ |
安 |
ㄢ |
|
能安於所處的環境。三俠五義˙第六十七回:出家人隨遇而安,並無菴觀寺院,隨方居住。七俠五義˙第七十七回:你我讀書人,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,不過隨遇而安,行雲流水。亦作隨寓而安。
1084. |
衣 |
ㄧ |
|
冠 |
ㄍㄨㄢ |
|
楚 |
ㄔㄨ |
ˇ |
楚 |
ㄔㄨ |
ˇ |
服飾整齊鮮麗。元˙無名氏˙凍蘇秦˙第四折:想當初風塵落落誰憐憫?到今日衣冠楚楚爭親近?亦作衣裳楚楚。
1085. |
光 |
ㄍㄨㄤ |
|
風 |
ㄈㄥ |
|
霽 |
ㄐㄧ |
ˋ |
月 |
ㄩㄝ |
ˋ |
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。後比喻政治清明,時世太平的局面。大宋宣和遺事˙元集:上下三千餘年,興廢百千萬事,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,陰風晦冥之時多。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,品格高潔。宋史˙卷四二七˙道學傳一˙周敦頤傳:人品甚高,胸懷灑落,如光風霽月。或作光霽。
1086. |
少 |
ㄕㄠ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更 |
ㄍㄥ |
|
事 |
ㄕ |
ˋ |
年紀輕,閱歷淺薄。通俗常言疏證˙年齒˙少不更事引病玉緣劇:你少不更事,以致遭人所算。兒女英雄傳˙第十二回:然而這事,卻是由你少不更事而起。亦作少不經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