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147. |
津 |
ㄐㄧㄣ |
|
津 |
ㄐㄧㄣ |
|
有 |
ㄧㄡ |
ˇ |
味 |
ㄨㄟ |
ˋ |
形容興味濃厚。二刻拍案驚奇˙卷十八:甄監生聽得津津有味。文明小史˙第十六回:賈家三兄弟同他兒子聽了,都覺得津津有味。
1148. |
花 |
ㄏㄨㄚ |
|
天 |
ㄊㄧㄢ |
|
酒 |
ㄐㄧㄡ |
ˇ |
地 |
ㄉㄧ |
ˋ |
狂嫖縱酒,沉迷於聲色場中。形容荒淫腐化的生活。官場現形記˙第二十七回:賈某總辦河工,浮開報銷,濫得保舉,到京之後,又復花天酒地,任意招搖。亦作酒地花天。
1149. |
席 |
ㄒㄧ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暇 |
ㄒㄧㄚ |
ˊ |
暖 |
ㄋㄨㄢ |
ˇ |
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。比喻奔走極為忙碌,沒有休息的時候。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德行:武王式商容之閭,席不暇暖;吾之禮賢,有何不可?唐˙李白˙上安州李長史書:白孤劍誰託,悲歌自憐,迫于悽惶,席不暇暖。
1150. |
奄 |
ㄧㄢ |
|
奄 |
ㄧㄢ |
|
一 |
ㄧ |
|
息 |
ㄒㄧ |
ˊ |
僅存微弱的一口氣。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後時刻。警世通言˙卷十五˙金令史美婢酬秀童:此時秀童奄奄一息,爬走不動了。紅樓夢˙第一○六回:賈璉走近旁邊,見鳳姐奄奄一息,就有多少怨言一時也說不出來。亦作一息奄奄、淹淹一息。
1151. |
玩 |
ㄨㄢ |
ˋ |
世 |
ㄕ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恭 |
ㄍㄨㄥ |
|
不莊重、不嚴謹的生活態度。聊齋志異˙卷七˙顛道人:予鄉殷生文屏,畢司農之妹夫也,為人玩世不恭。孽海花˙第七回:與其被人出手,見快仇家,何如老老實實,自行檢舉,倒還落個玩世不恭,不失名士的體統。亦作玩世不羈。
1152. |
街 |
ㄐㄧㄝ |
|
談 |
ㄊㄢ |
ˊ |
巷 |
ㄒㄧㄤ |
ˋ |
議 |
ㄧ |
ˋ |
大街小巷中的議論、傳言。文選˙張衡˙西京賦:辯論之士,街談巷議,彈射臧否,剖析毫釐。老殘遊記˙第二回:一路行來,街談巷議,大半都是這話。亦作里談巷議、街頭巷語、街談巷說、街談巷語。
1153. |
顧 |
ㄍㄨ |
ˋ |
名 |
ㄇㄧㄥ |
ˊ |
思 |
ㄙ |
|
義 |
ㄧ |
ˋ |
本指寄望為人子女者,勿忘自己名字的由來。語出三國志˙卷二十七˙魏書˙王昶傳:欲使汝曹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後比喻看到名稱,就聯想到它的含義。
1154. |
馬 |
ㄇㄚ |
ˇ |
耳 |
ㄦ |
ˇ |
東 |
ㄉㄨㄥ |
|
風 |
ㄈㄥ |
|
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。宋˙蘇軾˙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之五: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
1155. |
歡 |
ㄏㄨㄢ |
|
欣 |
ㄒㄧㄣ |
|
鼓 |
ㄍㄨ |
ˇ |
舞 |
ㄨ |
ˇ |
歡樂興奮的樣子。文明小史˙第五十四回:大家都歡欣鼓舞起來。亦作鼓舞歡欣、歡忻鼓舞。
1156. 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紅 |
ㄏㄨㄥ |
ˊ |
耳 |
ㄦ |
ˇ |
赤 |
ㄔ |
ˋ |
形容羞愧、焦急或發怒時的樣子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一回:冷時便渾身發抖,熱時便流汗浹背,不住的面紅耳赤,意往神馳,身上不知怎樣才好。官場現形記˙第第七回:後來眾人見他急的面紅耳赤,也就罷了。
1157. |
閉 |
ㄅㄧ |
ˋ |
月 |
ㄩㄝ |
ˋ |
羞 |
ㄒㄧㄡ |
|
花 |
ㄏㄨㄚ |
|
形容女子容貌姣好,足使花、月為之退掩、失色。元˙王實甫˙西廂記˙第一本˙第四折:只為你閉月羞花相貌,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。儒林外史˙第十回: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,換幾件雅淡衣服。蘧公孫舉眼細看,真有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。亦作蔽月羞花、花閉月羞、羞花閉月、月閉花羞。
1158. |
唯 |
ㄨㄟ |
ˇ |
唯 |
ㄨㄟ |
ˇ |
諾 |
ㄋㄨㄛ |
ˋ |
諾 |
ㄋㄨㄛ |
ˋ |
順從而無所違逆。醒世恆言˙卷二˙三孝廉讓產立高名:他思念父母面上,一體同氣,聽其教誨,唯唯諾諾,并不違拗,豈不是孝?亦作唯諾。
1159. |
懲 |
ㄔㄥ |
ˊ |
前 |
ㄑㄧㄢ |
ˊ |
毖 |
ㄅㄧ |
ˋ |
後 |
ㄏㄡ |
ˋ |
語本詩經˙周頌˙小毖:予其懲而毖後患。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,戒慎不再犯錯。清史稿˙卷一三一˙兵志二:同治中興以後,疆臣列帥,懲前毖後,漸改練勇巡防之制。
1160. |
五 |
ㄨ |
ˇ |
日 |
ㄖ |
ˋ |
京 |
ㄐㄧㄥ |
|
兆 |
ㄓㄠ |
ˋ |
漢京兆尹張敞,因楊惲案受牽連,使賊捕掾絮舜以為張敞即將免官,不肯為張敞辦案,曰: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復案事?見漢書˙卷七十六˙張敞傳。後比喻任職不能長久者。官場維新記˙第十三回:暗想自己已是五日京兆了,樂得賣個人情與袁伯珍。
1161. |
無 |
ㄨ |
ˊ |
可 |
ㄎㄜ |
ˇ |
奈 |
ㄋㄞ |
ˋ |
何 |
ㄏㄜ |
ˊ |
毫無辦法。戰國策˙燕策三:太子聞之,馳往,伏屍而哭極哀,既已,無可奈何,乃遂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。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上:太保舜謂太后:事已如此,無可奈何,沮之力不能止。亦作莫可奈何、無可如何、無計奈何。
1162. |
改 |
ㄍㄞ |
ˇ |
弦 |
ㄒㄧㄢ |
ˊ |
更 |
ㄍㄥ |
|
張 |
ㄓㄤ |
|
更,變換。張,給樂器上弦。改弦更張原指若琴瑟聲音不諧調,便得換掉舊弦,重裝新弦。語本漢˙董仲舒˙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:竊譬之,琴瑟不調,甚者必解而更張之,乃可鼓也。後比喻改革變更,重新做起。如:公司決定將舊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張,以求達到好的業績。亦作改弦易調、改弦易張、改張易調。
1163. |
少 |
ㄕㄠ |
ˇ 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多 |
ㄉㄨㄛ |
|
怪 |
ㄍㄨㄞ |
ˋ |
語本漢˙牟融˙理惑論:少所見,多所怪,見橐駝,言馬腫背。譏人識見不廣,遇事多以為可怪。官話指南˙卷四˙官話問答:誰知那兒的百姓,少見多怪,每日三五成群,在店門口兒擁擠觀看,其中還有口出不遜者。黃繡球˙第二十六回:這都是我們地方上民俗野蠻,少見多怪,驚嚇了夫人小姐,且請寬容,不必動氣。
1164. |
知 |
ㄓ |
|
難 |
ㄋㄢ |
ˊ |
而 |
ㄦ |
ˊ |
退 |
ㄊㄨㄟ |
ˋ |
本指作戰時隨機應變,遇形勢不利則退卻。左傳˙宣公十二年: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軍之善政也。後泛指行事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或應伺機退卻。唐˙皇甫湜˙答李生第二書:夫無難而退,謙也;知難而退,宜也,非謙也。宋˙楊萬里˙答本路安撫張尚書:某不才多病之身,一生寡偶,幾覆車於太行,沉舟於呂梁,知難而退,棄官九載。
1165. |
始 |
ㄕ |
ˇ |
作 |
ㄗㄨㄛ |
ˋ |
俑 |
ㄩㄥ |
ˇ |
者 |
ㄓㄜ |
ˇ |
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。語出孟子˙梁惠王上:仲尼曰: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!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,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,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,一定會得到報應,絕子絕孫。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。鏡花緣˙第七十九回: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,忽然用個托字,初學不知,往往弄成大病,實實可恨!
1166. |
撥 |
ㄅㄛ |
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反 |
ㄈㄢ |
ˇ |
正 |
ㄓㄥ |
ˋ |
語本公羊傳˙哀公十四年: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諸春秋。除去禍亂,歸於正道。漢書˙卷二十二˙禮樂志:漢興,撥亂反正,日不暇給。亦作撥亂反治、返正撥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