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2347. |
老 |
ㄌㄠ |
ˇ |
成 |
ㄔㄥ |
ˊ |
之 |
ㄓ |
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成熟周到的見解。醒世恆言˙卷十七˙張孝基陳留認舅:昔日老漢們亦有此議,只因太公不允,所以止了。不想今日原從這著,可見老成之見,大略相同。
12348. |
權 |
ㄑㄩㄢ |
ˊ |
傾 |
ㄑㄧㄥ |
|
天 |
ㄊㄧㄢ |
|
下 |
ㄒㄧㄚ |
ˋ |
形容權勢極大,全天下已無人可與之抗衡。隋唐演義˙第七十九回:楊氏權傾天下。貴妃進見之夕,奏霓裳羽衣曲,授金釵鈿盒。
12349. |
老 |
ㄌㄠ |
ˇ |
熊 |
ㄒㄩㄥ |
ˊ |
當 |
ㄉㄤ |
|
道 |
ㄉㄠ |
ˋ |
比喻猛將鎮守要塞。見老羆當道條。清˙錢謙益˙元日雜題長句詩八首之五:老熊當道踞津門,一旅師如萬騎屯。
12350. |
老 |
ㄌㄠ |
ˇ |
鶴 |
ㄏㄜ |
ˋ |
乘 |
ㄔㄥ |
ˊ |
軒 |
ㄒㄩㄢ |
|
記敘衛懿公愛鶴,讓鶴享有俸祿爵位,乘坐軒車,而引起國人不滿的故事。典出左傳˙閔公二年。比喻亂頒職位、濫充官位。宋˙王禹偁˙三黜賦:羝羊觸藩,老鶴乘軒,不我知者,猶謂乎郎官貴而郡守尊也。
12351. |
老 |
ㄌㄠ |
ˇ |
魚 |
ㄩ |
ˊ |
跳 |
ㄊㄧㄠ |
ˋ |
波 |
ㄅㄛ |
|
魚隨樂聲跳躍。比喻音律精妙。唐˙李賀˙李憑箜篌引:夢入神山教神嫗,老魚跳波瘦蛟舞。
12352. |
扛 |
ㄍㄤ |
|
鼎 |
ㄉㄧㄥ |
ˇ |
拔 |
ㄅㄚ |
ˊ |
山 |
ㄕㄢ |
|
比喻力氣強大,勇武過人。見拔山扛鼎條。東周列國志˙第七十二回:有扛鼎拔山之勇,經文緯武之才。
12353. |
老 |
ㄌㄠ |
ˇ |
身 |
ㄕㄣ |
|
長 |
ㄓㄤ |
ˇ |
子 |
ㄗ |
ˇ |
自己老了,而子女也長大成人。指一輩子、終身。荀子˙儒效:而狂惑戇陋之人,乃始率其群徒,辯其談說,明其辟稱,老身長子,不知惡也。
12354. |
老 |
ㄌㄠ |
ˇ |
鼠 |
ㄕㄨ |
ˇ |
見 |
ㄐㄧㄢ |
ˋ |
貓 |
ㄇㄠ |
|
比喻十分恐懼害怕。野叟曝言˙第二十八回:這公子見了大奶奶,如老鼠見貓,賊人遇捕,由他拖扯進房。
12355. |
死 |
ㄙ |
ˇ |
也 |
ㄧㄝ |
ˇ |
瞑 |
ㄇㄧㄥ |
ˊ |
目 |
ㄇㄨ |
ˋ |
比喻心願已了,能夠安心死去。儒林外史˙第十五回:我只要到父親跟前,死也瞑目。亦作死亦瞑目。
12356. |
西 |
ㄒㄧ |
|
山 |
ㄕㄢ |
|
餓 |
ㄜ |
ˋ |
夫 |
ㄈㄨ |
|
商朝末年,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,孤竹君死後,叔齊讓位給伯夷,伯夷不受,二人聞西伯昌善養老而逃至周。值武王伐商,二人恥之,義不食周粟,隱於首陽山,采薇而食,後餓死。見史記˙卷六十一˙伯夷傳。後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、叔齊。梁書˙卷四十˙劉顯傳:之遴嘗聞,夷、叔、柳惠,不逢仲尼一言,則西山餓夫,東國黜士,名豈施於後世。唐˙劉軻˙重與陸賓虞書:不然,則東國絀臣,西山餓夫,微仲尼,何傷為展季、伯夷矣。
12357. |
死 |
ㄙ |
ˇ |
而 |
ㄦ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悔 |
ㄏㄨㄟ |
ˇ |
即使死了也不後悔。宋˙李昌齡˙樂善錄˙卷上:娥生長倡家,乃能堅白自守,死而不悔。人非倡女,而不能以禮自防者,視娥得無愧恥?亦作死而無悔、死而無怨。
12358. |
死 |
ㄙ |
ˇ |
日 |
ㄖ |
ˋ |
生 |
ㄕㄥ |
|
年 |
ㄋㄧㄢ |
ˊ |
雖至死日,仍與活著時一般。多用作對上級的感恩之詞。唐˙魏徵˙十漸疏:冀千慮
12359. |
死 |
ㄙ |
ˇ |
而 |
ㄦ |
ˊ |
後 |
ㄏㄡ |
ˋ |
止 |
ㄓ |
ˇ |
竭盡所能效力,至死方才停止。國語˙晉語:夫二子之良,將勤營其君,復使立於外,死而後止,何日以來。亦作死而後已。
12360. |
死 |
ㄙ |
ˇ |
且 |
ㄑㄧㄝ |
ˇ |
不 |
ㄅㄨ |
ˋ |
朽 |
ㄒㄧㄡ |
ˇ |
雖死仍不忘恩德。左傳˙成公三年:以君之靈,纍臣得歸骨於晉,寡君之以為戮,死且不朽。東周列國志˙第二十二回:子魚能為我代言,乞念先君一脈,願留性命,長為匹夫,死且不朽!
12361. |
死 |
ㄙ |
ˇ |
有 |
ㄧㄡ |
ˇ |
餘 |
ㄩ |
ˊ |
僇 |
ㄌㄨ |
ˋ |
僇,殺戮。死有餘僇形容罪惡深重,雖受殺戮也難贖其罪。如:楊國忠、李林甫之輩誤國害民,真是死有餘僇。亦作死有餘辜、死有餘罪。
12362. |
死 |
ㄙ |
ˇ |
心 |
ㄒㄧㄣ |
|
搭 |
ㄉㄚ |
|
地 |
ㄉㄧ |
ˋ |
一心一意,不作他想。元˙馬致遠˙青衫淚.第三折:是他拂茶客青山沽酒旗,伴著我死心搭地。亦作死心塌地。
12363. |
死 |
ㄙ |
ˇ |
生 |
ㄕㄥ |
|
榮 |
ㄖㄨㄥ |
ˊ |
辱 |
ㄖㄨ |
ˋ |
死亡與生存,榮譽及恥辱。呂氏春秋˙仲秋紀˙論威:死生榮辱之道一,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。隋唐演義˙第四十回:死生榮辱,天心早已安排,何必此時預作楚囚相對?
12364. |
禮 |
ㄌㄧ |
ˇ |
崩 |
ㄅㄥ |
|
樂 |
ㄩㄝ |
ˋ |
壞 |
ㄏㄨㄞ |
ˋ |
形容典章制度、禮儀教化遭受破壞,社會秩序、道德規範混亂。隋書˙卷十四˙音樂志中:禮崩樂壞,其來自久。亦作禮壞樂崩。
12365. |
奪 |
ㄉㄨㄛ |
ˊ |
席 |
ㄒㄧ |
ˊ |
談 |
ㄊㄢ |
ˊ |
經 |
ㄐㄧㄥ |
|
本指群臣間能說經者,互相辯難,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。典出後漢書˙卷七十九˙戴憑傳。後指在公開辯論中壓倒眾人,獲得勝利。
12366. |
揚 |
ㄧㄤ |
ˊ |
己 |
ㄐㄧ |
ˇ |
露 |
ㄌㄨ |
ˋ |
才 |
ㄘㄞ |
ˊ |
故意表現自己以炫耀才能。隋書˙卷七十一˙誠節傳˙劉子翊傳:徇飾非於明世,強媒糱於禮經,雖欲揚己露才,不覺言之傷理。亦作露才揚己、衒材揚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