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3894. |
一 |
ㄧ |
|
來 |
ㄌㄞ |
ˊ |
一 |
ㄧ |
|
往 |
ㄨㄤ |
ˇ |
形容動作的反覆或交替。元˙無名氏˙漁樵記˙第四折:便央及煞俺也不相憐,折莫便一來一往,一上一下,將咱解勸,總蓋不過你這前愆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一回:每船兩盞明角燈,一來一往,映在河裡,上下明亮。
13895. |
萬 |
ㄨㄢ |
ˋ |
無 |
ㄨ |
ˊ |
失 |
ㄕ |
|
一 |
ㄧ |
|
不可能有失誤。形容極有把握。五燈會元˙卷十七˙泐潭善清禪師:子誠能如是,心無異緣,六根自靜,默然而究,萬無失一也。亦作萬不失一、萬無一失。
13896. |
與 |
ㄩ |
ˇ |
世 |
ㄕ |
ˋ |
靡 |
ㄇㄧ |
ˇ |
爭 |
ㄓㄥ |
|
與世人毫無爭執。晉˙潘岳˙許由頌:澹泊無營,棲遲高山,與世靡爭。亦作與世無爭。
13897. |
三 |
ㄙㄢ |
|
豕 |
ㄕ |
ˇ |
渡 |
ㄉㄨ |
ˋ |
河 |
ㄏㄜ |
ˊ |
比喻文字訛誤或傳聞失實。見三豕涉河條。漢˙蔡邕˙月令問答:蓋書有轉誤,三豕渡河之類也。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練字:晉之史記,三豕渡河,文變之謬也。
13898. |
一 |
ㄧ |
|
曲 |
ㄑㄩ |
ˇ |
陽 |
ㄧㄤ |
ˊ |
關 |
ㄍㄨㄢ |
|
陽關,曲調名,為古人送行時所唱誦之曲。一曲陽關比喻離別。宋˙蘇軾˙漁家傲˙一曲陽關情幾許詞:一曲陽關情幾許,知君欲向秦川去,白馬皁貂留不住。元˙無名氏˙端正好˙本是對美甘甘錦堂歡套˙尾:三杯別酒肝腸斷,一曲陽關離恨添。
13899. |
萬 |
ㄨㄢ |
ˋ |
古 |
ㄍㄨ |
ˇ |
留 |
ㄌㄧㄡ |
ˊ |
芳 |
ㄈㄤ |
|
好名聲永遠流傳。用以頌揚人的德行。元˙紀君祥˙趙氏孤兒˙第二折:老宰輔,你若存的趙氏孤兒,當名標青史,萬古留芳。亦作萬古流芳。
13900. |
與 |
ㄩ |
ˇ |
虎 |
ㄏㄨ |
ˇ |
添 |
ㄊㄧㄢ |
|
翼 |
ㄧ |
ˋ |
比喻為惡人助勢。三國演義˙第六十二回:今更助之以軍馬錢糧,何異與虎添翼乎?亦作為虎傅翼、為虎添翼。
13901. |
三 |
ㄙㄢ |
|
瓦 |
ㄨㄚ |
ˇ |
四 |
ㄙ |
ˋ |
舍 |
ㄕㄜ |
ˋ |
宋元時城市中的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。蕩寇志˙第三回:你不曉得,她是清白人家女兒,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。亦作三瓦兩舍。
13902. |
萬 |
ㄨㄢ |
ˋ |
代 |
ㄉㄞ |
ˋ |
千 |
ㄑㄧㄢ |
|
秋 |
ㄑㄧㄡ |
|
形容時間的長久。如:白居易的作品老嫗能解,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,萬代千秋之後,仍為人所傳誦。亦作千秋萬代、千秋萬古、萬古千秋、萬載千秋。
13903. |
三 |
ㄙㄢ |
|
分 |
ㄈㄣ |
|
鼎 |
ㄉㄧㄥ |
ˇ |
立 |
ㄌㄧ |
ˋ |
比喻三方勢力均等、共存的局面。見鼎足而立條。魏書˙卷九十五˙匈奴劉聰等傳˙序:論土不出江漢,語地僅接褒斜,而謂握皇符,秉帝籍,三分鼎立,比蹤王者。
13904. |
三 |
ㄙㄢ |
|
男 |
ㄋㄢ |
ˊ |
四 |
ㄙ |
ˋ |
女 |
ㄋㄩ |
ˇ |
形容兒女之多。精忠岳傳˙第七回:我掙了一份大家私,又沒有三男四女,只得這個孩兒,若得他一舉成名,祖宗面上,也有些光彩。亦作三男兩女。
13905. |
一 |
ㄧ |
|
時 |
ㄕ |
ˊ |
之 |
ㄓ |
|
秀 |
ㄒㄧㄡ |
ˋ |
當時最優秀的人。周書˙卷三十二˙唐瑾傳:時六尚書皆一時之秀,周文自謂得人,號為六俊。隋唐演義˙第三十九回:既是一時之秀,陛下的詩句,何輕薄麗華之甚?亦作一時之選。
13906. |
與 |
ㄩ |
ˇ |
時 |
ㄕ |
ˊ |
消 |
ㄒㄧㄠ |
|
息 |
ㄒㄧ |
ˊ |
隨著時勢的變化而進退。易經˙豐卦˙彖曰: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隋書˙卷四十八˙楊素傳:自古賢人君子,莫不與時消息,以避禍患。
13907. |
萬 |
ㄨㄢ |
ˋ |
人 |
ㄖㄣ |
ˊ |
之 |
ㄓ |
|
敵 |
ㄉㄧ |
ˊ |
善於領兵,武藝高強,能抵擋萬人。三國志˙卷三十六˙蜀書˙關羽等傳˙評曰:關羽、張飛,皆稱萬人之敵,為世虎臣。明˙沈采˙千金記˙第四齣:智勇多能,學劍學書俱未成,待學萬人之敵。
13908. |
三 |
ㄙㄢ |
|
沐 |
ㄇㄨ |
ˋ |
三 |
ㄙㄢ |
|
薰 |
ㄒㄩㄣ |
|
三次用香塗身,三次沐浴,以表待人的禮貌、誠意與尊重。宋˙李清照˙投內翰綦公崇禮啟:再見江山,依舊一瓶一缽;重歸畎畝,更須三沐三薰。亦作三釁三沐。
13909. |
萬 |
ㄨㄢ |
ˋ |
載 |
ㄗㄞ |
ˇ |
千 |
ㄑㄧㄢ |
|
秋 |
ㄑㄧㄡ |
|
世世代代。形容時間長久。孤本元明雜劇˙賀元宵˙第三折:當今聖主存仁孝,萬載千秋享太平。亦作萬代千秋。
13910. |
三 |
ㄙㄢ |
|
竿 |
ㄍㄢ |
|
日 |
ㄖ |
ˋ |
上 |
ㄕㄤ |
ˋ |
太陽已上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。表示時候不早。宋˙陳著˙沁園春˙出禁城西詞:奈一番雨過,沾衣泥黑,三竿日上,撲面塵紅。亦作日上三竿。
13911. |
萬 |
ㄨㄢ |
ˋ |
緒 |
ㄒㄩ |
ˋ |
千 |
ㄑㄧㄢ |
|
端 |
ㄉㄨㄢ |
|
形容事情紛亂,頭緒繁雜。宋˙劉光祖˙鵲橋仙˙相逢一笑詞:如何不寄一行書,有萬緒千端別後。亦作千端萬緒。
13912. |
三 |
ㄙㄢ |
|
親 |
ㄑㄧㄣ |
|
四 |
ㄙ |
ˋ |
眷 |
ㄐㄩㄢ |
ˋ |
眾親戚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一˙趙春兒重旺曹家莊:次日真個到三親四眷家去了一巡。亦作三親六眷。
13913. |
一 |
ㄧ |
|
步 |
ㄅㄨ |
ˋ |
一 |
ㄧ |
|
鬼 |
ㄍㄨㄟ |
ˇ |
鬼很多,每走一步就看到一個鬼。語出漢˙王充˙論衡˙論死:如人死輒為鬼,則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。後形容人驚懼多疑。清˙王應奎˙柳南續筆˙卷三˙俗語有本:俗有一步一鬼之語,卻本之論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