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4838. |
評 |
ㄆㄧㄥ |
ˊ |
頭 |
ㄊㄡ |
ˊ |
評 |
ㄆㄧㄥ |
ˊ |
足 |
ㄗㄨ |
ˊ |
本為評論婦女姿態儀容。後引申為評論是非好壞。如:那件事大伙正在評頭評足,議論紛紛。亦作品頭題足。
14839. |
甕 |
ㄨㄥ |
ˋ |
聲 |
ㄕㄥ |
|
甕 |
ㄨㄥ |
ˋ |
氣 |
ㄑㄧ |
ˋ |
聲音粗沉。兒女英雄傳˙第十四回:早聽見門裡看家的狗,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,頓著鎖子鍊咬起來。
14840. |
筆 |
ㄅㄧ |
ˇ |
參 |
ㄘㄢ |
|
造 |
ㄗㄠ |
ˋ |
化 |
ㄏㄨㄚ |
ˋ |
形容文筆精妙,文意暢達,足以闡明天地自然化育的道理。唐˙李白˙與韓荊州書:君侯制作侔神明,德行動天地,筆參造化,學究天人。亦作筆補造化。
14841. |
五 |
ㄨ |
ˇ |
行 |
ㄏㄤ |
ˊ |
並 |
ㄅㄧㄥ |
ˋ |
下 |
ㄒㄧㄚ |
ˋ |
一次可以看五行。形容讀書速度很快。後漢書˙卷四十八˙應奉傳:奉少聰明,自為童兒及長,凡所經履,莫不暗記,讀書五行並下。亦作五行俱下。
14842. |
紅 |
ㄏㄨㄥ |
ˊ |
紫 |
ㄗ |
ˇ 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朱 |
ㄓㄨ |
|
古以朱為正色,紫為雜色。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。語本論語˙陽貨:子曰:惡紫之奪朱也。比喻邪道取代正道。孟子注疏˙趙岐˙題辭:正塗壅底,仁義荒怠,佞偽馳騁,紅紫亂朱。
14843. |
缾 |
ㄆㄧㄥ |
ˊ |
罄 |
ㄑㄧㄥ |
ˋ |
罍 |
ㄌㄟ |
ˊ |
恥 |
ㄔ |
ˇ |
缾,小的酒器。罍,大的酒器。罄,盡。缾罄罍恥指小缾沒有酒了,大瓶也引以為恥。語本詩經˙小雅˙蓼莪:缾之罄矣,維罍之恥。比喻關係密切,彼此利害一致。亦作瓶罄罍恥。
14844. |
三 |
ㄙㄢ |
|
頭 |
ㄊㄡ |
ˊ |
兩 |
ㄌㄧㄤ |
ˇ 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比喻人詭譎善變,玩弄兩面手法。類說˙五十三˙引談苑:汝對我說韓信,見韓信即當說我,此三頭兩面之人!即命杖之。或作三頭二面。
14845. |
馬 |
ㄇㄚ |
ˇ |
齒 |
ㄔ |
ˇ |
徒 |
ㄊㄨ |
ˊ |
長 |
ㄓㄤ |
ˇ |
自謙年歲徒增而毫無建樹。如:虛度六十,馬齒徒長,事業一無所成。亦作馬齒徒增。
14847. |
獄 |
ㄩ |
ˋ |
貨 |
ㄏㄨㄛ |
ˋ |
非 |
ㄈㄟ |
|
寶 |
ㄅㄠ |
ˇ |
受刑者所賄賂之物,並非珍寶。意指獄官接受賄賂,必招致罪罰。書經˙呂刑:獄貨非寶。惟府辜功,報以庶尤。
14848. |
玉 |
ㄩ |
ˋ |
海 |
ㄏㄞ |
ˇ |
金 |
ㄐㄧㄣ |
|
山 |
ㄕㄢ |
|
南朝梁武帝下詔徵求有特殊才藝之人,五經博士明山賓以金山萬丈,緣陟未登;玉海千尋,窺映不測之語來表薦朱异。見南史˙卷六十二˙朱异傳。後以玉海金山形容人氣度高超。
14849. |
眼 |
ㄧㄢ |
ˇ |
皮 |
ㄆㄧ |
ˊ |
子 |
.ㄗ |
|
淺 |
ㄑㄧㄢ |
ˇ |
眼光短,見識淺小。紅樓夢˙第五十二回:這小娼婦也見過些東西,怎麼這麼眼皮子淺。或作眼皮子薄。
14851. |
被 |
ㄆㄧ |
|
髮 |
ㄈㄚ |
ˇ |
佯 |
ㄧㄤ |
ˊ |
狂 |
ㄎㄨㄤ |
ˊ |
披散著頭髮,假裝成瘋狂的樣子。史記˙卷三十八˙宋微子世家:箕子曰:為人臣諫不聽而去,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,吾不忍為也。乃被髮佯狂而為奴。韓詩外傳˙卷七:紂殺王子比干,箕子被髮佯狂。亦作披髮陽狂。
14852. |
蠅 |
ㄧㄥ |
ˊ |
頭 |
ㄊㄡ |
ˊ |
小 |
ㄒㄧㄠ |
ˇ |
利 |
ㄌㄧ |
ˋ |
形容微少的利益。如:雖然擺地攤只能賺些蠅頭小利,但也足夠供給生活所需。
14853. |
覆 |
ㄈㄨ |
ˋ |
車 |
ㄔㄜ |
|
當 |
ㄉㄤ |
|
戒 |
ㄐㄧㄝ |
ˋ |
前車翻覆,後車引以為戒。比喻記取前人失敗的教訓。幼學瓊林˙卷三˙人事類:事宜鑒前,曰覆車當戒。
14854. |
言 |
ㄧㄢ |
ˊ |
歸 |
ㄍㄨㄟ |
|
于 |
ㄩ |
ˊ |
好 |
ㄏㄠ |
ˇ |
歸於和好。左傳˙僖公九年: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後,言歸于好。三國志˙吳書˙吳主權傳˙裴松之˙注引吳書曰:信恃舊盟,言歸于好,是以不嫌。亦作言歸和好、言歸於好。
14855. |
毋 |
ㄨ |
ˊ |
庸 |
ㄩㄥ |
|
置 |
ㄓ |
ˋ |
疑 |
ㄧ |
ˊ |
不必懷疑。如:對於他的人品操守,毋庸置疑,絕對信得過。
14856. |
益 |
ㄧ |
ˋ |
者 |
ㄓㄜ |
ˇ |
三 |
ㄙㄢ |
|
樂 |
ㄌㄜ |
ˋ |
孔子認為有益的愛好有三種。論語˙季氏:孔子曰:益者三樂,……樂節禮樂,樂道人之善,樂多賢友。
14857. |
至 |
ㄓ |
ˋ |
聖 |
ㄕㄥ |
ˋ |
先 |
ㄒㄧㄢ |
|
師 |
ㄕ |
|
孔子。明世宗嘉靖九年(西元1530)諡孔子為至聖先師孔子,故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。亦稱為先師。
14858. |
予 |
ㄩ |
ˇ |
人 |
ㄖㄣ |
ˊ |
口 |
ㄎㄡ |
ˇ |
實 |
ㄕ |
ˊ |
留下給人指責、議論的把柄。如:做事宜謹慎,不要予人口實,落人話柄。
14859. |
勾 |
ㄍㄡ |
|
心 |
ㄒㄧㄣ |
|
鬥 |
ㄉㄡ |
ˋ |
角 |
ㄐㄧㄠ |
ˇ |
|
(又音)ㄍㄡ |
|
|
ㄒㄧㄣ |
|
|
ㄉㄡ |
ˋ |
|
ㄐㄩㄝ |
ˊ |
比喻彼此明爭暗鬥,各用心機。如:若大家都勾心鬥角,那能完成工作?亦作鉤心鬥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