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613. |
古 |
ㄍㄨ |
ˇ |
往 |
ㄨㄤ |
ˇ |
今 |
ㄐㄧㄣ |
|
來 |
ㄌㄞ |
ˊ |
由古至今。紅樓夢˙第一一六回:自然這塊玉到底有些來歷。況且你女婿養下來就嘴裡含著的。古往今來,你們聽見過這麼第二個麼!亦作今來古往。
1614. |
仗 |
ㄓㄤ |
ˋ |
義 |
ㄧ |
ˋ |
疏 |
ㄕㄨ |
|
財 |
ㄘㄞ |
ˊ |
看重義理,輕視財物。水滸傳˙第十一回:只因他仗義疏財,結識江湖上好漢,學得一身好武藝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八:也有朝廷不用,淪落江湖,因而結聚的,雖然只是歹人多,其間仗義疏財的到也儘有。亦作疏財仗義、疏財重義、疏財尚氣。
1615. |
下 |
ㄒㄧㄚ |
ˋ |
里 |
ㄌㄧ |
ˇ |
巴 |
ㄅㄚ |
|
人 |
ㄖㄣ |
ˊ |
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。文選˙宋玉˙對楚王問:客有歌於郢中者,其始曰下里巴人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。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。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。歧路燈˙第十回:譚、婁純正儒者,那得意于下里巴人。亦作巴人調、巴人下里、東野巴人。
1616. |
半 |
ㄅㄢ |
ˋ |
信 |
ㄒㄧㄣ |
ˋ |
半 |
ㄅㄢ |
ˋ |
疑 |
ㄧ |
ˊ |
有點兒相信,也有點兒懷疑,對於是非真假無法判定。孤本元明雜劇˙洞天玄記˙第二折:師傅苦勸弟子回頭,弟子半信半疑。若是形山好景,惟恐不實。紅樓夢˙第一○一回:如今老爺放了外任,或者接家眷來,順便還家,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。一面說,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。鳳姐也半信半疑的。
1617. |
四 |
ㄙ |
ˋ |
平 |
ㄆㄧㄥ |
ˊ |
八 |
ㄅㄚ |
|
穩 |
ㄨㄣ |
ˇ |
生得肉白肥胖,四平八穩,心中暗喜。
1618. |
弔 |
ㄉㄧㄠ |
ˋ |
民 |
ㄇㄧㄣ |
ˊ |
伐 |
ㄈㄚ |
|
罪 |
ㄗㄨㄟ |
ˋ |
征討有罪的人,以撫慰百姓。宋書˙卷九十五˙索虜傳:興雲散雨,慰大旱之思,弔,必欲肆其殘忍,多所誅夷。亦作伐罪弔民。
1619. |
心 |
ㄒㄧㄣ |
|
領 |
ㄌㄧㄥ |
ˇ |
神 |
ㄕㄣ |
ˊ |
會 |
ㄏㄨㄟ |
ˋ |
不必經由言行的表達,心裡便已明白。紅樓夢˙第六十四回:只有二姐兒也十分有意,但只是眼目眾多,無從下手。賈璉又怕賈珍吃醋,不敢輕動,只好二人心領神會而已。或作心領神悟。
1620. |
火 |
ㄏㄨㄛ |
ˇ |
燒 |
ㄕㄠ |
|
眉 |
ㄇㄟ |
ˊ |
毛 |
ㄇㄠ |
ˊ |
火都快燒到眉毛了,形容情勢非常急迫。如:事情都已經火燒眉毛,你居然還這麼悠哉!
1621. |
毀 |
ㄏㄨㄟ |
ˇ |
家 |
ㄐㄧㄚ |
|
紓 |
ㄕㄨ |
|
難 |
ㄋㄢ |
ˋ |
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。語本左傳˙莊公三十年:鬥穀於菟為令尹,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。唐˙錢珝˙代史館王相公謝令樞密使宣諭奸邪表:惟當竭誠啟沃,戮力弼諧,盡毀家紓難之謀,繼圖國忘身之策。亦作毀家紓國。
1622. |
五 |
ㄨ |
ˇ |
世 |
ㄕ |
ˋ |
其 |
ㄑㄧ |
ˊ |
昌 |
ㄔㄤ |
|
五代皆昌盛。語出左傳˙莊公二十二年:五世其昌,並於正卿。後用作新婚的賀詞,祝賀其子孫昌盛。歧路燈˙第九十回:天之報施善人,豈止五世其昌。
1623. |
一 |
ㄧ |
|
筆 |
ㄅㄧ |
ˇ |
勾 |
ㄍㄡ |
|
銷 |
ㄒㄧㄠ |
|
全數作廢或取消。清˙黃宗羲˙壽族兄鎮惡七十詩三首之二:娶妻生子從新起,一筆勾銷七十年。亦作一筆勾。
1624. |
心 |
ㄒㄧㄣ |
|
力 |
ㄌㄧ |
ˋ |
交 |
ㄐㄧㄠ |
|
瘁 |
ㄘㄨㄟ |
ˋ |
精神和體力都已疲弊。比喻非常勞苦。如:他每日為生計奔波,心力交瘁,終於病倒了。
1625. |
心 |
ㄒㄧㄣ |
|
廣 |
ㄍㄨㄤ |
ˇ |
體 |
ㄊㄧ |
ˇ |
胖 |
ㄆㄢ |
ˊ |
語出禮記˙大學: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。故君子必誠其意。比喻心懷坦蕩,體貌自然舒泰。元˙汪元亨˙朝天子˙兩眉舒不攢曲:喜情歡量寬,樂心廣體胖,生與死由天斷。
1626. |
日 |
ㄖ |
ˋ |
上 |
ㄕㄤ |
ˋ |
三 |
ㄙㄢ |
|
竿 |
ㄍㄢ |
|
太陽已上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。表示時候不早了。西遊記˙第十回:及日上三竿,方有旨意出來道:朕心不快,眾官免朝。明˙徐渭˙繡襦記˙第十三齣:我與他錦帳深閨,睡到日上三竿才起。亦作日高三丈、日出三竿、三竿日上。
1627. |
天 |
ㄊㄧㄢ |
|
各 |
ㄍㄜ |
ˋ |
一 |
ㄧ |
|
方 |
ㄈㄤ |
|
形容分離後各居一地,相隔遙遠。西遊記˙第十一回:奈何陰陽兩隔,天各一方,不能面覿。浮生六記˙卷二˙閒情記趣:今則天各一方,風流雲散,兼之玉碎香埋,不堪回首矣。
1628. |
有 |
ㄧㄡ |
ˇ |
勇 |
ㄩㄥ |
ˇ |
無 |
ㄨ |
ˊ |
謀 |
ㄇㄡ |
ˊ |
徒具勇力,缺乏智謀。三國演義˙第十一回:吾料呂布有勇無謀,不足慮也。
1629. |
不 |
ㄅㄨ |
ˋ |
謀 |
ㄇㄡ |
ˊ |
而 |
ㄦ |
ˊ |
合 |
ㄏㄜ |
ˊ |
事先未經商量,而意見、行為卻一致。清˙洪亮吉˙北江詩話卷二:詩人用意,有不謀而合者。亦作不謀而同。
1630. |
言 |
ㄧㄢ |
ˊ |
之 |
ㄓ |
|
鑿 |
ㄗㄨㄛ |
ˋ |
鑿 |
ㄗㄨㄛ |
ˋ |
說話確實而有根據。清˙紀昀˙閱微草堂筆記˙卷四˙灤陽消夏錄四:宋儒據理談天,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;於日月五星,言之鑿鑿,如指諸掌。老殘遊記二編˙第一回:若像起課先生,瑣屑小事,言之鑿鑿,應驗的原也不少,也是那只叫做術數小道,君子不屑言。
1631. |
因 |
ㄧㄣ |
|
人 |
ㄖㄣ |
ˊ |
成 |
ㄔㄥ |
ˊ |
事 |
ㄕ |
ˋ |
本身沒有能力,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。史記˙卷七十六˙平原君虞卿傳:公等錄錄,所謂因人成事者也。宋˙蘇軾˙謝失覺察妖賊放罪表:雖為國督奸,常懷此志,而因人成事,豈足言勞?
1632. |
一 |
ㄧ |
|
決 |
ㄐㄩㄝ |
ˊ |
雌 |
ㄘ |
|
雄 |
ㄒㄩㄥ |
ˊ |
語本史記˙卷七˙項羽本紀:天下匈匈數歲者,徒以吾兩人耳,願與漢王挑戰,決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。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、高下。三國演義˙第三十一回:汝等各回本州,誓與曹賊一決雌雄!清˙顧嗣立˙寒廳詩話:今日兩君旗鼓相當,盍一決雌雄?因取巨觥,各置於前,觀者如堵。亦作一決勝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