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6147. |
學 |
ㄒㄩㄝ |
ˊ |
疏 |
ㄕㄨ |
|
才 |
ㄘㄞ |
ˊ |
淺 |
ㄑㄧㄢ |
ˇ |
形容學問淺薄。明˙高明˙汲古閣本琵琶記˙第五齣:你讀書思量做狀元,我只怕你學疏才淺。亦作學淺才疏。
16148. |
一 |
ㄧ |
|
馬 |
ㄇㄚ |
ˇ |
平 |
ㄆㄧㄥ |
ˊ |
川 |
ㄔㄨㄢ |
|
可讓馬兒奔馳的平原。比喻地勢平坦。
16149. |
興 |
ㄒㄧㄥ |
|
兵 |
ㄅㄧㄥ |
|
動 |
ㄉㄨㄥ |
ˋ |
眾 |
ㄓㄨㄥ |
ˋ |
動員眾多人力去做某事。漢˙張竦˙為劉嘉作奏稱莽功德:興兵動眾,欲危宗廟,惡不忍聞,罪不容誅。亦作興師動眾。
16150. |
粉 |
ㄈㄣ |
ˇ 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油 |
ㄧㄡ |
ˊ |
頭 |
ㄊㄡ |
ˊ |
頭,不分老少,盡是婦女。東西。亦作油頭粉面。
16151. |
半 |
ㄅㄢ |
ˋ 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之 |
ㄓ |
|
舊 |
ㄐㄧㄡ |
ˋ |
形容人記憶很好,只見一面,數十年不忘。典出後漢書˙卷四十八˙應奉傳˙章懷太子˙注引謝承書。後借以形容非熟識的交情。唐˙白居易˙與元九書:初應進士時,中朝無緦麻之親,達官無半面之舊。亦作半面之交。
16152. |
爛 |
ㄌㄢ |
ˋ |
額 |
ㄜ |
ˊ |
焦 |
ㄐㄧㄠ |
|
頭 |
ㄊㄡ |
ˊ |
十分窘迫難堪或困苦疲勞。見燋頭爛額條。唐˙盧肇˙海潮賦後序:而又爛額焦頭,方思馬褐,捉襟見肘,久困牛衣。東周列國志˙第三十六回:官人遇火者,爛額焦頭,逢兵者,傷肢損體,哀哭之聲,耳不忍聞。
16153. |
養 |
ㄧㄤ |
ˇ |
虺 |
ㄏㄨㄟ |
ˇ |
成 |
ㄔㄥ |
ˊ |
蛇 |
ㄕㄜ |
ˊ |
虺,毒蛇。養虺成蛇指飼養毒蛇,遺留後患。比喻縱容仇敵,而留下後患。三國志˙卷四十七˙吳書˙吳主權傳君遂設辭,不欲使進,議者怪之句下裴松之˙注引魏略載魏三公奏曰:又文、景守成,忘戰戢役,驕縱吳、楚,養虺成蛇,既為社稷大憂,蓋前事之不忘,後事之師也。魏書˙卷七十七˙高崇傳:且一日縱敵,數世之患,今若還師,令顥重完守具,徵兵天下,所謂養虺成蛇,悔無及矣。
16154. |
弊 |
ㄅㄧ |
ˋ |
車 |
ㄔㄜ |
|
駑 |
ㄋㄨ |
ˊ |
馬 |
ㄇㄚ |
ˇ |
破車劣馬。形容生活儉樸。漢˙劉向˙說苑˙卷二˙臣術:賴君之賜……臣得暖衣飽食,弊車駑馬,以奉其身,於臣足矣。亦作弊車羸馬。
16155. |
慘 |
ㄘㄢ |
ˇ |
綠 |
ㄌㄩ |
ˋ |
愁 |
ㄔㄡ |
ˊ |
紅 |
ㄏㄨㄥ |
ˊ |
經風雨摧殘的落花敗葉。宋˙柳永˙定風波˙自春來詞:自春來、滲綠愁紅,芳心是事可可。宋˙張孝祥˙減字木蘭花˙枷花搦柳詞:慘綠愁紅,憔悴都因一夜風。亦作愁紅慘綠。
16156. |
今 |
ㄐㄧㄣ |
|
來 |
ㄌㄞ |
ˊ |
古 |
ㄍㄨ |
ˇ |
往 |
ㄨㄤ |
ˇ |
由古至今。唐˙張蘊古˙大寶箴:今來古往,俯察仰觀,惟辟作福,為君實難。亦作古往今來。
16157. |
光 |
ㄍㄨㄤ |
|
前 |
ㄑㄧㄢ |
ˊ |
耀 |
ㄧㄠ |
ˋ |
後 |
ㄏㄡ |
ˋ |
光耀前人,造福後代。元˙亢文苑˙一枝花˙琴聲動鬼神套˙尾:大丈夫崢嶸恁時候,扶湯佐周,光前耀後,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。亦作光前裕後。
16158. |
悅 |
ㄩㄝ |
ˋ |
近 |
ㄐㄧㄣ |
ˋ |
來 |
ㄌㄞ |
ˊ |
遠 |
ㄩㄢ |
ˇ |
語本論語˙子路:近者說,遠者來。比喻使近者悅服,遠者歸附。魏書˙卷五十八˙楊播傳:是以先朝居之於荒服之間者,正欲悅近來遠,招附殊俗,亦以別華戎、異內外也。梁書˙卷六˙敬帝本紀:既懸白旗之首,方應皇天之眷,布德施惠,悅近來遠。
16159. |
粗 |
ㄘㄨ |
|
中 |
ㄓㄨㄥ |
|
有 |
ㄧㄡ |
ˇ |
細 |
ㄒㄧ |
ˋ |
粗魯之中有細心之處。西遊記˙第五十五回:沙僧聽說,大喜道:好!好!好!正是粗中有細,果然急處從寬。
16160. |
粗 |
ㄘㄨ |
|
衣 |
ㄧ |
|
糲 |
ㄌㄧ |
ˋ |
食 |
ㄕ |
ˊ |
粗糙的衣服和低劣的食物。形容生活清苦。宋˙張君房˙雲笈七籤˙卷一一五˙梁母:粗衣糲食之外,所得施諸貧病。亦作糲食粗衣、粗衣劣食、粗衣惡食。
16161. |
粗 |
ㄘㄨ |
|
服 |
ㄈㄨ |
ˊ 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頭 |
ㄊㄡ |
ˊ |
頭髮蓬亂、衣服粗劣、不重修飾。比喻為不講究詩文書畫的章法而能自然高妙的寫作態度。明˙王世貞˙祝希哲小簡:書極潦草,中有結法,時時得佳字,豈晉人所謂裴叔則粗服亂頭亦自好耶?亦作亂頭粗服。
16162. |
興 |
ㄒㄧㄥ |
|
微 |
ㄨㄟ |
ˊ |
繼 |
ㄐㄧ |
ˋ |
絕 |
ㄐㄩㄝ |
ˊ |
扶助滅亡的國家,使其復興。見興滅繼絕條。晉書˙卷五十七˙張光傳:光在梁州能興微繼絕,威振巴漢。
16163. |
恫 |
ㄊㄨㄥ |
|
瘝 |
ㄍㄨㄢ |
|
在 |
ㄗㄞ |
ˋ |
身 |
ㄕㄣ |
|
對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。形容愛民殷切。亦作恫瘝在抱、痌瘝在抱。
16164. |
判 |
ㄆㄢ |
ˋ |
若 |
ㄖㄨㄛ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淵 |
ㄩㄢ |
|
形容相差極為懸殊。清史稿˙卷四九一˙忠義傳五˙李福培傳:恩綬無守土責,而視死如歸,不特與草間偷活判若天淵,即較之城亡與亡亦分難易。亦作判若雲泥。
16165. |
貪 |
ㄊㄢ |
|
生 |
ㄕㄥ |
|
惡 |
ㄨ |
ˋ |
死 |
ㄙ |
ˇ |
貪戀生存,厭惡死亡。漢書˙卷六十二˙司馬遷傳: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,念親戚,顧妻子,至激於義理者不然,乃有不得已也。
16166. |
煙 |
ㄧㄢ |
|
消 |
ㄒㄧㄠ |
|
霧 |
ㄨ |
ˋ |
散 |
ㄙㄢ |
ˋ |
煙霧消失四散。比喻事件影響消散無形或誤會冰釋。如:雙方經過溝通,彼此間的敵意已經煙消霧散。亦作煙消雲散、雲消霧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