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6330. |
拔 |
ㄅㄚ |
ˊ |
群 |
ㄑㄩㄣ |
ˊ |
出 |
ㄔㄨ |
|
類 |
ㄌㄟ |
ˋ |
才華超群,資質特出。見出類拔萃條。北齊˙顏之推˙顏氏家訓˙勉學:必有天才,拔群出類,為將則闇與孫武、吳起同術,執政則懸得管仲、子產之教,雖未讀書,,吾亦謂之學矣。
16331. |
春 |
ㄔㄨㄣ |
|
和 |
ㄏㄜ |
ˊ |
景 |
ㄐㄧㄥ |
ˇ |
明 |
ㄇㄧㄥ |
ˊ |
春氣和煦,景物明麗。宋˙范仲淹˙岳陽樓記: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,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。明˙王錂˙春蕪記˙第二齣:小生許久不與他會面。喜今日春和景明,晝閒無事,不免去看他一遭。
16332. |
殘 |
ㄘㄢ |
ˊ |
渣 |
ㄓㄚ |
|
餘 |
ㄩ |
ˊ |
孽 |
ㄋㄧㄝ |
ˋ |
未被剿滅、剷除的壞人。如:亂黨雖經過多次圍剿,仍有些殘渣餘孽竄逃各地。
16333. |
殘 |
ㄘㄢ |
ˊ |
缺 |
ㄑㄩㄝ |
|
不 |
ㄅㄨ |
ˋ |
全 |
ㄑㄩㄢ |
ˊ |
殘破,缺損不完整。文明小史˙第五十一回:可惜帶到日本的那位翻譯,只懂英國話,日本話雖會幾句,卻是耳食之學,殘缺不全。
16334. |
心 |
ㄒㄧㄣ |
|
寬 |
ㄎㄨㄢ |
|
體 |
ㄊㄧ |
ˇ |
胖 |
ㄆㄢ |
ˊ |
心境樂觀開朗,生活無憂無慮,身體自然容易發胖。兒女英雄傳˙第四十回:一痛快,不覺收了眼淚,嗤的一笑,立刻頭就不暈了,心寬體胖,週身的衣裳也合了折兒了。亦作心寬體肥。
16335. |
守 |
ㄕㄡ |
ˇ |
正 |
ㄓㄥ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撓 |
ㄋㄠ |
ˊ |
不撓,即拜司馬,賜帛百匹。亦作守正不阿。
16336. |
心 |
ㄒㄧㄣ |
|
蕩 |
ㄉㄤ |
ˋ |
神 |
ㄕㄣ |
ˊ |
搖 |
ㄧㄠ |
ˊ |
形容心神迷亂,而不能自持。金瓶梅˙第十八回:陳經濟扭頸回頭,猛然一見,不覺心蕩神搖,精魂已失。亦作心蕩神迷、心蕩神馳、心蕩神怡。
16337. |
自 |
ㄗ |
ˋ |
立 |
ㄌㄧ |
ˋ |
門 |
ㄇㄣ |
ˊ |
戶 |
ㄏㄨ |
ˋ |
比喻從某一團體中獨立出來,自成一家。孽海花˙第三十一回:要稱我的心,除非自立門戶,你要真心和我好,快些給我想法子。清˙李斗˙揚州畫舫錄˙新城北錄下:郡城自江鶴亭徵本地亂彈,名春臺,為外江班,不能自立門戶,乃徵聘四方名旦。
16338. |
貴 |
ㄍㄨㄟ |
ˋ |
遠 |
ㄩㄢ |
ˇ |
賤 |
ㄐㄧㄢ |
ˋ |
近 |
ㄐㄧㄣ |
ˋ |
推崇古代的事物,而輕賤當今的。文選˙曹丕˙典論論文:常人貴遠賤近,向聲背實,又患闇於自見。亦作貴古賤今、貴遠鄙近、愛遠惡近。
16339. |
燈 |
ㄉㄥ |
|
蛾 |
ㄜ |
ˊ |
撲 |
ㄆㄨ |
|
火 |
ㄏㄨㄛ |
ˇ |
比喻自取其禍。水滸傳˙第二十七回: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!倒來戲弄老娘!正是燈蛾撲火,惹焰燒身。亦作飛蛾赴火。
16340. |
是 |
ㄕ |
ˋ |
非 |
ㄈㄟ |
|
分 |
ㄈㄣ |
|
明 |
ㄇㄧㄥ |
ˊ |
明白分辨出曲直、對錯。漢書˙卷三十六˙楚元王劉交傳:故賢聖之君,博觀終始,窮極事情,而是非分明。
16341. |
骨 |
ㄍㄨ |
ˇ |
肉 |
ㄖㄡ |
ˋ |
離 |
ㄌㄧ |
ˊ |
散 |
ㄙㄢ |
ˋ |
至親家人四散分離。詩經˙唐風˙杕杜˙序:杕杜,刺時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。亦作骨肉分離。
16342. |
後 |
ㄏㄡ |
ˋ |
生 |
ㄕㄥ |
|
小 |
ㄒㄧㄠ |
ˇ |
子 |
.ㄗ |
|
年輕人、子弟。舊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。有時含輕蔑的意思。明˙徐霖˙繡襦記˙第三齣:今年正當大比,這些後生小子,要來求我講貫,且騙幾文錢鈔。
16343. |
春 |
ㄔㄨㄣ |
|
秋 |
ㄑㄧㄡ |
|
筆 |
ㄅㄧ |
ˇ |
法 |
ㄈㄚ |
ˇ |
孔子作春秋,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。故後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。如:這篇文章並沒有春秋筆法,只是記錄事實而已。
16344. |
拜 |
ㄅㄞ |
ˋ |
鬼 |
ㄍㄨㄟ |
ˇ |
求 |
ㄑㄧㄡ |
ˊ |
神 |
ㄕㄣ |
ˊ |
向鬼神祈求保祐。唐˙王建˙三臺詩:揚州橋邊小婦,長干市裡商人,三年不得消息,各自拜鬼求神。亦作求神拜佛、求神拜鬼。
16345. |
賣 |
ㄇㄞ |
ˋ |
兒 |
ㄦ |
ˊ |
鬻 |
ㄩ |
ˋ |
女 |
ㄋㄩ |
ˇ |
形容生活窮困,以至販賣子女。亦作鬻兒賣女。
16346. |
遷 |
ㄑㄧㄢ |
|
客 |
ㄎㄜ |
ˋ |
騷 |
ㄙㄠ |
|
人 |
ㄖㄣ |
ˊ |
遷客,因罪而流徙他鄉的人。騷人,詩人。遷客騷人泛指失意的文人。宋˙范仲淹˙岳陽樓記:遷客騷人,多會于此;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
16347. 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如 |
ㄖㄨ |
ˊ |
冠 |
ㄍㄨㄢ |
|
玉 |
ㄩ |
ˋ |
冠玉,裝飾在帽子上的美玉。面如冠玉形容男子面貌俊美,有如鑲飾在帽上的美玉。三國演義˙第三十八回: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,面如冠玉,頭戴綸巾,身披鶴氅,飄飄然有神仙之概。
16348. |
政 |
ㄓㄥ |
ˋ |
令 |
ㄌㄧㄥ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一 |
ㄧ |
|
政府所發布的命令不統一,形容政務混亂。三國志˙卷一˙魏書˙武帝紀:吾知紹之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厲而膽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畫不明,將驕而政令不一,土地雖廣,糧食雖豐,適足以為吾奉也。晉書˙卷七十˙應詹傳:時政令不一,諸蠻怨望,並謀背叛。
16349. |
厚 |
ㄏㄡ |
ˋ |
今 |
ㄐㄧㄣ |
|
薄 |
ㄅㄛ |
ˊ |
古 |
ㄍㄨ |
ˇ |
重視當代,而把古代置於次要地位。如:厚今薄古與厚古薄今,皆非學術研究應有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