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7083. |
花 |
ㄏㄨㄚ |
|
殘 |
ㄘㄢ |
ˊ |
月 |
ㄩㄝ |
ˋ |
缺 |
ㄑㄩㄝ |
|
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受摧殘。多指情愛中斷或被拆散。元˙關漢卿˙望江亭˙第三折:則這今晚開筵,正是中秋令節,只合低唱淺斟,莫待他花殘月缺。元˙王實甫˙西廂記˙第四本˙第四折:雖然是一時間花殘月缺,休猜做瓶墜簪折。亦作月缺花殘。
17084. |
赴 |
ㄈㄨ |
ˋ |
險 |
ㄒㄧㄢ |
ˇ |
如 |
ㄖㄨ |
ˊ |
夷 |
ㄧ |
ˊ |
走向危險的道路,看成像平坦的大道。形容不避艱險。魏書˙卷八十七˙節義傳˙史臣曰: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,視死如歸;或赴險如夷,惟義所在。
17085. |
蕙 |
ㄏㄨㄟ |
ˋ |
心 |
ㄒㄧㄣ |
|
蘭 |
ㄌㄢ |
ˊ |
質 |
ㄓ |
ˊ |
比喻女子芳潔的心地、高雅的品德。唐˙王勃˙七夕賦:金聲玉韻,蕙心蘭質。亦作蕙心紈質、蕙質蘭心。
17086. |
赴 |
ㄈㄨ |
ˋ |
火 |
ㄏㄨㄛ |
ˇ |
蹈 |
ㄉㄠ |
ˋ |
刃 |
ㄖㄣ |
ˋ |
形容奮勇向前,不惜生命。淮南子˙泰族: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,皆可使赴火蹈刃,死不還踵。
17087. |
惹 |
ㄖㄜ |
ˇ |
禍 |
ㄏㄨㄛ |
ˋ |
招 |
ㄓㄠ |
|
災 |
ㄗㄞ |
|
招引災禍。元˙張養浩˙普天樂˙莫剛直曲:莫剛直,休豪邁,於身無益,惹禍招災。亦作惹禍招愆、惹禍招殃、惹災招禍。
17088. |
若 |
ㄖㄨㄛ |
ˋ |
出 |
ㄔㄨ |
|
一 |
ㄧ |
|
轍 |
ㄔㄜ |
ˋ |
行徑相同,車轍一致。比喻事物十分相像或在言行舉止方面非常相似。宋˙岳珂˙桯史˙卷一˙湯岐公罷相:蓋其相兩朝,再罷相,乃累洪氏二兄弟,先後若出一轍,可笑如此。亦作如出一轍。
17089. |
戴 |
ㄉㄞ |
ˋ |
頭 |
ㄊㄡ |
ˊ |
識 |
ㄕ |
ˋ |
臉 |
ㄌㄧㄢ |
ˇ |
有身分地位、有頭有臉。水滸傳˙第十六回: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頭識臉的,也的人物。
17090. |
荒 |
ㄏㄨㄤ |
|
怪 |
ㄍㄨㄞ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經 |
ㄐㄧㄥ |
|
荒唐離奇,不合常理。宋˙王楙˙野客叢書˙卷五˙相如上林賦:其誇苑囿之大,固無荒怪不經之說,後世學者,往往讀之不通。亦作荒渺不經、荒誕不經、荒唐不經。
17091. |
犬 |
ㄑㄩㄢ |
ˇ |
馬 |
ㄇㄚ |
ˇ |
之 |
ㄓ |
|
報 |
ㄅㄠ |
ˋ |
門親事,小生必有犬馬之報。三國演義˙第八回:若得如此,布當效犬馬之報。
17092. |
燕 |
ㄧㄢ |
ˋ |
舞 |
ㄨ |
ˇ |
鶯 |
ㄧㄥ |
|
啼 |
ㄊㄧ |
ˊ |
燕子飛舞,黃鶯鳴唱。形容春光明媚。醒世恆言˙卷二十五˙獨孤生歸途鬧夢:只見一路上有的是紅桃綠柳,燕舞鶯啼。亦作鶯歌燕舞。
17093. |
若 |
ㄖㄨㄛ |
ˋ |
釋 |
ㄕ |
ˋ |
重 |
ㄓㄨㄥ |
ˋ |
負 |
ㄈㄨ |
ˋ |
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。比喻責任已盡,身心輕快。舊唐書˙卷一˙高祖本紀:宜依前典,趨上尊號,若釋重負,感泰兼懷。亦作如釋重負。
17094. |
暮 |
ㄇㄨ |
ˋ |
雨 |
ㄩ |
ˇ |
朝 |
ㄓㄠ |
|
雲 |
ㄩㄣ |
ˊ |
比喻男女間的情愛歡合。見朝雲暮雨條。元˙無名氏˙雲窗夢˙第二折:俺兩個眉尖眼角傳芳信,等盤兒上暮雨朝雲。
17095. |
暮 |
ㄇㄨ |
ˋ |
景 |
ㄐㄧㄥ |
ˇ |
桑 |
ㄙㄤ |
|
榆 |
ㄩ |
ˊ |
比喻晚年、年老。明˙徐霖˙繡襦記˙第三十七齣:七十為官,七十為官,暮景桑榆汗顏。亦作桑榆暮景。
17096. |
茅 |
ㄇㄠ |
ˊ |
室 |
ㄕ |
ˋ |
土 |
ㄊㄨ |
ˇ |
階 |
ㄐㄧㄝ |
|
茅草蓋的屋頂,泥土砌成的臺階。比喻屋舍簡陋。後漢書˙卷四十˙班彪傳上:扶風掾李育,經明行著,教授百人,客居杜陵,茅室土階。亦作土階茅茨。
17097. |
苟 |
ㄍㄡ |
ˇ |
延 |
ㄧㄢ |
ˊ |
殘 |
ㄘㄢ |
ˊ |
息 |
ㄒㄧ |
ˊ |
勉強維持最後的一絲氣息,以求生存。如:在這場浩劫之下,若不是靠著這點小本事,我那能苟延殘息到今日。亦作苟留殘喘、苟延殘喘。
17098. |
暮 |
ㄇㄨ |
ˋ |
四 |
ㄙ |
ˋ |
朝 |
ㄓㄠ |
|
三 |
ㄙㄢ |
|
比喻心意不定,反覆無常。見朝三暮四條。宋˙辛棄疾˙洞仙歌˙舊交貧賤詞:悠悠今古事。得喪乘除,暮四朝三又何異。
17099. |
斟 |
ㄓㄣ |
|
酌 |
ㄓㄨㄛ |
ˊ |
損 |
ㄙㄨㄣ |
ˇ |
益 |
ㄧ |
ˋ |
酌量事理,擇善而定。文選˙諸葛亮˙出師表:至於斟酌損益,進盡忠言,則攸之、禕、允之任也。
17100. |
老 |
ㄌㄠ |
ˇ |
不 |
ㄅㄨ |
ˋ |
曉 |
ㄒㄧㄠ |
ˇ |
事 |
ㄕ |
ˋ |
年老而不通事理。三國志˙卷十九˙魏書˙陳思王植傳˙裴松之˙注:脩家子雲,老不曉事,彊著一書,悔其少作。唐˙駱賓王˙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啟:雖少好讀書,無謝高鳳。而老不曉事,有類揚雄。
17101. |
赴 |
ㄈㄨ |
ˋ |
蹈 |
ㄉㄠ |
ˋ |
湯 |
ㄊㄤ |
|
火 |
ㄏㄨㄛ |
ˇ |
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。文選˙嵇康˙與山巨源絕交書: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蹈湯火。亦作赴湯蹈火。
17102. |
著 |
ㄓㄨ |
ˋ |
述 |
ㄕㄨ |
ˋ |
等 |
ㄉㄥ |
ˇ |
身 |
ㄕㄣ |
|
宋朝賈黃中五歲時,其父玭每天早晨令其立正,以書卷比其身高,作為該日的讀書進度。見宋史˙卷二六五˙賈黃中傳。後用來形容人著述極多。清˙紀昀˙閱微草堂筆記˙卷一˙灤陽消夏錄一:自是以外,雖著述等身,聲華蓋代,總聽其自貯名山,不得入此門一步焉,先聖之志也。亦作著作等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