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7426. |
匣 |
ㄒㄧㄚ |
ˊ |
裡 |
ㄌㄧ |
ˇ |
龍 |
ㄌㄨㄥ |
ˊ |
吟 |
ㄧㄣ |
ˊ |
原指名劍的神奇靈通。語本晉˙王嘉˙拾遺記˙卷一:帝顓頊……有曳影之劍,……未用之時,常於匣裡,如龍虎之吟。後比喻人雖在野,而聲名遠播於外。
17427. |
瑜 |
ㄩ |
ˊ |
不 |
ㄅㄨ |
ˋ |
掩 |
ㄧㄢ |
ˇ |
瑕 |
ㄒㄧㄚ |
ˊ |
玉的光澤掩蓋不住玉上的斑點。語本禮記˙聘義: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。比喻優點掩飾不了缺點,含貶抑之意。五代漢˙王定保˙唐摭言˙卷一˙進士歸禮部:然古人云,瑜不掩瑕,忠也,其有詞或不典,將與眾評之,若何?
17428. |
呱 |
ㄨㄚ |
|
呱 |
ㄨㄚ |
|
墮 |
ㄉㄨㄛ |
ˋ |
地 |
ㄉㄧ |
ˋ |
比喻新生。如:自從嬰兒呱呱墮地,父母就呵護得無微不至。亦作呱呱墜地。
17430. |
無 |
ㄨ |
ˊ |
師 |
ㄕ |
|
自 |
ㄗ |
ˋ |
通 |
ㄊㄨㄥ |
|
沒有老師的教導而自行領略學會。如:他的吉他演奏技巧精湛,完全是無師自通、勤奮練習而得。
17431. |
自 |
ㄗ |
ˋ |
立 |
ㄌㄧ |
ˋ |
自 |
ㄗ |
ˋ |
強 |
ㄑㄧㄤ |
ˊ |
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,奮發圖強。如:遭受挫折不可頹廢喪志,必須自立自強才能突破困境。
17432. |
才 |
ㄘㄞ |
ˊ |
思 |
ㄙ |
|
敏 |
ㄇㄧㄣ |
ˇ |
捷 |
ㄐㄧㄝ |
ˊ |
為文構思迅速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九:宣徽見他才思敏捷,韻句鏗鏘,心下大喜。
17433. |
暢 |
ㄔㄤ |
ˋ |
通 |
ㄊㄨㄥ |
|
無 |
ㄨ |
ˊ |
阻 |
ㄗㄨ |
ˇ |
順利的通行,沒有阻礙。如:今天從高雄回臺北時,居然一路暢通無阻,真是奇蹟!
17434. |
篳 |
ㄅㄧ |
ˋ |
門 |
ㄇㄣ |
ˊ |
圭 |
ㄍㄨㄟ |
|
窬 |
ㄩ |
ˊ |
篳門,以荊枝編製的門。圭窬,上尖下方。篳門圭窬指形狀如圭的小戶。比喻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。語出禮記˙儒行:儒有一畝之宮,環堵之室,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。鄭玄˙注:篳門,荊竹織門也。圭窬,門旁窬也,穿牆為之如圭矣。或作蓽門圭竇、篳門圭竇。
17435. |
餘 |
ㄩ |
ˊ |
子 |
ㄗ |
ˇ |
碌 |
ㄌㄨ |
ˋ |
碌 |
ㄌㄨ |
ˋ |
其餘的人皆庸碌無能。表示對他人的輕視。後漢書˙卷八十下˙文苑傳下˙禰衡傳: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脩。常稱曰:大兒孔文舉,小兒楊德祖,餘子碌碌,莫足數也。明˙袁宏道˙與李龍湖:僕嘗謂六朝無詩,陶公有詩趣,謝公有詩料,餘子碌碌,無足觀者。
17436. |
脣 |
ㄔㄨㄣ |
ˊ |
焦 |
ㄐㄧㄠ |
|
舌 |
ㄕㄜ |
ˊ |
敝 |
ㄅㄧ |
ˋ |
形容用盡言辭論說。東歐女豪傑˙第二回:菲亞又往各處村落,逢人說項,脣焦舌敝,語不離宗。亦作舌敝脣焦。
17437. |
率 |
ㄕㄨㄞ |
ˋ |
馬 |
ㄇㄚ |
ˇ |
以 |
ㄧ |
ˇ |
驥 |
ㄐㄧ |
ˋ |
以良馬帶領群馬。比喻以賢能者居先率領。漢˙揚雄˙法言˙修身:治己以仲尼,仲尼奚寡也。曰:率馬以驥,不亦可乎?三國志˙卷十六˙魏書˙杜畿傳˙裴松之˙注引杜氏新書曰:昔仲尼之於顏子,每言不能不歎,既情愛發中,又宜率馬以驥。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,慕景行也。
17438. |
文 |
ㄨㄣ |
ˊ |
韜 |
ㄊㄠ |
|
武 |
ㄨ |
ˇ |
略 |
ㄌㄩㄝ |
ˋ |
文韜、武略指古代的六韜、三略二種兵書。文韜武略指用兵的策略。元˙李文蔚˙蔣神靈應˙楔子:威鎮家邦四海清,文韜武略顯英雄。水滸傳˙第四十七回:你便有文韜武略,怎逃出地網天羅?亦作文韜武韜。
17439. |
一 |
ㄧ |
|
唱 |
ㄔㄤ |
ˋ |
三 |
ㄙㄢ |
|
歎 |
ㄊㄢ |
ˋ |
固既雅而不豔。李善˙注:唱,發歌句者;三歎,三人從而歎之。亦作三歎、一倡三歎。,一唱三歎神悽楚。亦作一倡三歎。
17440. |
什 |
ㄕ |
ˊ |
一 |
ㄧ |
|
之 |
ㄓ |
|
利 |
ㄌㄧ |
ˋ |
以十搏一的利潤。泛指商人所得的利潤。文選˙楊惲˙報孫會宗書:惲幸有餘祿,方糴賤販貴,逐什一之利,此賈豎之事、汙辱之處,惲親行之。東周列國志˙第九十回:季子不治耕穫,力工商,求什一之利。
17441. |
文 |
ㄨㄣ |
ˋ |
過 |
ㄍㄨㄛ |
ˋ |
遂 |
ㄙㄨㄟ |
ˋ |
非 |
ㄈㄟ |
|
對過失加以掩飾而不求改正。宋˙蘇軾˙再上皇帝書:人皆謂陛下聖明神武,必能徙義修慝以致太平,而近日之事,乃有文過遂非之風,此臣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。
17442. |
文 |
ㄨㄣ |
ˊ |
修 |
ㄒㄧㄡ |
|
武 |
ㄨ |
ˇ |
偃 |
ㄧㄢ |
ˇ |
豐,文修武偃,要荒畢服。亦作武偃文修。
17443. |
意 |
ㄧ |
ˋ |
合 |
ㄏㄜ |
ˊ |
情 |
ㄑㄧㄥ |
ˊ |
投 |
ㄊㄡ |
ˊ |
心意相通,感情融洽。西遊記˙第四十二回:自老孫當年與他相會,真個意合情投,交游甚厚。亦作情投意合。
17444. |
意 |
ㄧ |
ˋ |
氣 |
ㄑㄧ |
ˋ |
相 |
ㄒㄧㄤ |
|
合 |
ㄏㄜ |
ˊ |
彼此的性情志趣相投合。隋唐演義˙第三十七回:兩人意氣相合,抵掌而談者三日。亦作意氣相投、意氣相傾。
17445. |
意 |
ㄧ |
ˋ |
攘 |
ㄖㄤ |
ˇ |
心 |
ㄒㄧㄣ |
|
勞 |
ㄌㄠ |
ˊ |
心緒焦躁慌亂。孤本元明雜劇˙三化邯鄲˙第二折:盧生也,也是你三生累積功千劫,教我一夜思量計萬條,意攘心勞。或作心勞意攘、心勞意穰、心勞意冗。
17446. |
時 |
ㄕ |
ˊ |
時 |
ㄕ |
ˊ |
刻 |
ㄎㄜ |
ˋ |
刻 |
ㄎㄜ |
ˋ |
經常、不時。紅樓夢˙第三十二回:你不信,你問問縷兒。我在家,時時刻刻,那一回不念你幾聲。文明小史˙第十九回:六人之中,只有魏、劉兩個最不安分,時時刻刻要站起來從玻璃窗內偷看女人。亦作時常、時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