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17487. |
高 |
ㄍㄠ |
|
情 |
ㄑㄧㄥ |
ˊ |
逸 |
ㄧ |
ˋ |
興 |
ㄒㄧㄥ |
ˋ |
清高超逸的情趣。宣和畫譜˙卷十五˙花鳥:(胡擢)嘗謂其弟曰:吾詩思若在三峽之間聞猿聲時。其高情逸興如此。
17488. |
疾 |
ㄐㄧ |
ˊ |
首 |
ㄕㄡ |
ˇ |
痛 |
ㄊㄨㄥ |
ˋ |
心 |
ㄒㄧㄣ |
|
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。南史˙卷六十九˙虞荔傳:不意將軍惑於邪說,翻然異計,寄所以疾首痛心。英烈傳˙第二十六回:�瓻銕e事,疾首痛心。亦作痛心疾首。
17489. |
高 |
ㄍㄠ |
|
風 |
ㄈㄥ |
|
勁 |
ㄐㄧㄥ |
ˋ |
節 |
ㄐㄧㄝ |
ˊ |
高尚的品格,堅貞的氣節。明˙邵璨˙香囊記˙第三十一齣:那飲藥譙玄,納肝弘演,高風勁節真堪羨。亦作高風亮節、高風峻節、貞風亮節。
17490. |
立 |
ㄌㄧ |
ˋ |
足 |
ㄗㄨ |
ˊ |
之 |
ㄓ |
|
地 |
ㄉㄧ |
ˋ |
比喻為容身之處。紅樓夢˙第三十五回:妹妹這話從那裡說起來的!這樣我連立足之地都沒了。老殘遊記˙第七回:立刻便要傳出號令,某人立足之地,不許打攪的。亦作立足地。
17491. |
應 |
ㄧㄥ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順 |
ㄕㄨㄣ |
ˋ |
人 |
ㄖㄣ |
ˊ |
順應天命和民心。唐˙李德裕˙項王亭賦:自古聰明神武之主,未嘗不應天順人,以定大業。三國演義˙第四回:茲廢皇帝為弘農王,皇太后還政。請奉陳留王為皇帝,應天順人,以慰生靈之望。亦作順天應人。
17492. |
廬 |
ㄌㄨ |
ˊ |
山 |
ㄕㄢ |
|
面 |
ㄇㄧㄢ |
ˋ |
目 |
ㄇㄨ |
ˋ |
比喻不易窺知真相的事物。見廬山真面目條。明˙徐弘祖˙徐霞客遊記˙卷十下˙附編˙舊序˙奚序:痛遺文缺殘,訪得於義興之故家,塗抹刪改,非復廬山面目。
17493. |
高 |
ㄍㄠ |
|
談 |
ㄊㄢ |
ˊ |
弘 |
ㄏㄨㄥ |
ˊ |
論 |
ㄌㄨㄣ |
ˋ |
高妙廣博、不切實際的言論。晉˙袁宏˙後漢紀˙卷四:嘗疾俗儒高談弘論,不切時務。亦作高談大論。
17494. |
齊 |
ㄑㄧ |
ˊ |
驅 |
ㄑㄩ |
|
並 |
ㄅㄧㄥ |
ˋ |
駕 |
ㄐㄧㄚ |
ˋ |
比喻雙方實力相當,不分軒輊。宋˙張戒˙歲寒堂詩話˙卷下:氣象廓然,可與兩都三京齊驅並駕矣。亦作並駕齊驅。
17495. |
高 |
ㄍㄠ |
|
飛 |
ㄈㄟ |
|
遠 |
ㄩㄢ |
ˇ |
集 |
ㄐㄧ |
ˊ |
走避遠方。楚辭˙屈原˙九章˙惜誦:欲高飛而遠集兮,君罔謂汝何之。亦作高飛遠遁、高飛遠走、遠走高飛。
17496. |
高 |
ㄍㄠ |
|
蹈 |
ㄉㄠ |
ˋ |
遠 |
ㄩㄢ |
ˇ |
引 |
ㄧㄣ |
ˇ |
隱居避世。明˙李贄˙復焦秣陵:況乎以一時之喜怒,以一人之愛憎,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,混俗和光之徒,皮毛臭穢之夫,如周丘其人者哉?亦作高蹈遠舉、高舉遠蹈。
17497. |
度 |
ㄉㄨ |
ˋ |
日 |
ㄖ |
ˋ |
如 |
ㄖㄨ |
ˊ |
歲 |
ㄙㄨㄟ |
ˋ |
過一天如過一年般的長。比喻日子不好過。聊齋志異˙卷十一˙陳雲棲:有表兄潘生,與夫人同籍,煩囑子姪輩一傳口語,但道其暫寄棲鶴觀師叔王道成所,朝夕厄苦,度日如歲。亦作度日如年。
17498. |
齊 |
ㄑㄧ |
ˊ |
足 |
ㄗㄨ |
ˊ |
並 |
ㄅㄧㄥ |
ˋ |
驅 |
ㄑㄩ |
|
比喻實力相當,不相上下。三國志˙卷四十˙蜀書˙彭羕傳:卿才具秀拔,主公相待至重,謂卿當與孔明、孝直諸人齊足並驅。亦作齊足並馳。
17499. |
高 |
ㄍㄠ |
|
翔 |
ㄒㄧㄤ |
ˊ |
遠 |
ㄩㄢ |
ˇ |
引 |
ㄧㄣ |
ˇ |
飛往遠方。比喻避世隱居。漢˙孔融˙與曹公書論盛孝章:嚮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,臨溺而王不拯,則士亦將高翔遠引。或作高翔遠翥。
17500. |
疾 |
ㄐㄧ |
ˊ |
風 |
ㄈㄥ |
|
暴 |
ㄅㄠ |
ˋ |
雨 |
ㄩ |
ˇ |
也。亦作急風暴雨、疾風驟雨。潑盆傾,疾風暴雨,砍剁下來。亦作急風暴雨、疾風驟雨。
17501. |
應 |
ㄧㄥ |
ˋ |
答 |
ㄉㄚ |
ˊ |
如 |
ㄖㄨ |
ˊ |
流 |
ㄌㄧㄡ |
ˊ |
形容才思敏捷,答話如流水般順暢。舊五代史˙卷九十一˙晉書˙鄭琮傳:戎伍之事,一睹不忘,凡所詰問,應答如流,故所在知名。隋唐演義˙第八十三回:子儀應答如流,李白愈加敬愛。亦作對答如流、應對如流。
17502. |
意 |
ㄧ |
ˋ 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心 |
ㄒㄧㄣ |
|
慌 |
ㄏㄨㄤ |
|
心中慌亂無主。如:歹徒持刀搶劫,他在意亂心慌下交出身上財物。亦作心忙意急、心慌意亂。
17503. |
變 |
ㄅㄧㄢ |
ˋ |
古 |
ㄍㄨ |
ˇ 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常 |
ㄔㄤ |
ˊ |
數言事不用,後擅權多所變更,諸侯發難,不急正救,欲報私讎,反以亡軀,語曰:變古亂常,不死則亡。豈錯等謂邪。
17504. |
變 |
ㄅㄧㄢ |
ˋ |
名 |
ㄇㄧㄥ |
ˊ |
易 |
ㄧ |
ˋ |
姓 |
ㄒㄧㄥ |
ˋ |
改名換姓。史記˙卷一二九˙貨殖傳:乃乘扁舟浮於江湖,變名易姓,適齊為鴟夷子皮,之陶為朱公。亦作改名換姓、改名易姓、改姓更名、更名改姓。
17505. |
變 |
ㄅㄧㄢ |
ˋ |
風 |
ㄈㄥ |
|
易 |
ㄧ |
ˋ |
俗 |
ㄙㄨ |
ˊ |
改變舊風俗。史記˙卷一一二˙主父偃傳:嚮使秦緩其刑罰,薄賦斂,省繇役,貴仁義,賤權利,上篤厚,下智巧,變風易俗,化於海內,則世世必安矣。亦作變風改俗。
17506. |
一 |
ㄧ |
|
代 |
ㄉㄞ |
ˋ |
宗 |
ㄗㄨㄥ |
|
臣 |
ㄔㄣ |
ˊ |
一個時代中受人崇仰的大臣。漢書˙卷三十九˙蕭何等傳˙贊曰:淮陰黥布等已滅,唯何參擅功名,位冠群臣,聲施後世,為一代之宗臣。亦作一代鼎臣。